滿清斬殺戊戌六君子後,西方列強是怎樣表態的?說唱古今2019-05-20 11:17:52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1898年9月28日,維新人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被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斬殺於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

當時中國環境是這樣的: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標誌著自19世紀60年代以來,30多年的洋務運動果實瞬間化為烏有。 而《馬關條約》的簽訂,無疑給風雨飄搖的清帝國又一記沉重的打擊,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序,為此各國列強紛紛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正是在這種情形下,光緒皇帝才下決心支援改革。

慈禧太后最開始也是支援變法的,清政府已經經歷了200多年,在近代屢屢割地賠款,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為此也紛紛發動了起義,較大的有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為了緩和國內矛盾,表示自己順應時代潮流,加強自身的統治,慈禧太后也是非常願意變法圖強的,光緒皇帝召見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一些維新人士,當初慈禧太后並沒有反對。後來維新派鬧得有些大了,不但要剪除她的勢力,而且還要殺她,所以她只有先下手為強了。

對於戊戌六君子,洋人是如何看待的呢?首先,1899年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在華各國利益均沾,得到了各國的支援。《馬關條約》簽訂後,各國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修建鐵路,大肆掠奪礦產資源。清政府當時也允許中國的企業開礦,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這就加劇了競爭。而帝國主義之間也有矛盾,所以他們對中國的這次改革首先採取觀望的態度,看看中國的戊戌變法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

再者,光緒皇帝雖然名義上為皇帝,其實也沒有什麼權力,但是他比較開明,願意接受西方先進的事物,帝國主義國家可以趁機擴大本國的經濟和文化侵略,爭取更大的利益。但是慈禧太后牢牢的把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她所代表的的頑固派盲目排外,排斥一切國外的東西,這就紛紛引起了各國的不滿,前期帝國主義們對戊戌變法還是比較支援的,採取默許的態度。

第三,帝國主義他們只是想長期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也不希望中國太過貧弱,若中國自身強大一些,更加便於他們掠奪,而且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戊戌變法學習的先進技術和文化都比較有限,雖然進行了改良,但是也只是學習了些皮毛,況且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也只是想借著變法的幌子來維持自己的高官厚祿,否則戊戌變法失敗後,這兩個人馬上就逃跑,而且還得到了各國的保護,順利的逃脫清政府的追捕。

第四,各國帝國主義也知道,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勢力如此強大,慈禧嗜權如命,戊戌變法觸犯了她的底線,肯定會被頑固派絞殺,而維新派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在當時那樣一個環境下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總之,帝國主義對於戊戌六君子的態度上非常明顯,只要不觸犯他們的在華利益,而清政府能夠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政府,能長期維持他們的在華特權,他們就不會干涉。

滿清斬殺戊戌六君子後,西方列強是怎樣表態的?

滿清斬殺戊戌六君子後,西方列強是怎樣表態的?

滿清斬殺戊戌六君子後,西方列強是怎樣表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