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鐵鍋燴歷史2021-01-05 16:53:19

我們看古裝劇都知道,臣子立了大功,皇帝龍顏大悅,一下子就獎賞了黃金幾萬兩。而且帝王宮殿裡的龍椅、金鑾柱子都是用金燦燦的金子鍍上去的,從這可以看出,古時候的黃金存量真的是非常豐富。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古時候黃金存量這麼多,為什麼流傳至今,中國的黃金存量這麼少了呢?

古時候的黃金,不一定是足量的純金,只是摻了黃銅的“赤金”。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

“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釋之者皆以金、銀、銅當之。”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而南北朝梁國江淹的《銅劍贊》記載,

“黑金是鐵,赤金是銅,黃金是金。”

這說明在較為長遠的漢朝和南北朝時期,人們把黃銅也稱之為金。而事實上,漢朝的時候,由於經濟不發達,銅也是很貴重的,所以那時候所說的“金”就是黃銅,帝王和貴族所擁有的金也是黃銅,真正的黃金是很少的。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有史書記載,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北擊匈奴有功,一次性受恩賜二十萬斤黃金;唐高祖李淵用六千斤黃金犒賞戰功赫赫的李世民……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一次性就賞賜幾十萬斤黃金,真以為黃金是地上的石頭隨處可得啊?那時候的黃金只不過是摻了大量黃銅的金子而已,所以帝皇賞賜臣子才會如此慷慨。

帝皇貴族陪葬,埋藏了大量的黃金。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古時候的帝皇和貴族下葬的時候,總會伴隨著大量的陪葬品,其中金銀珠寶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候,單是一位帝皇的陵寢就可能埋葬著幾萬兩的黃金,而中國自秦朝至清朝,至少經歷了400多位皇帝,可想而知,兩千多年來那些帝皇的陵寢埋藏著多少黃金,能夠流傳至今的,恐怕不足當時的一個零頭了。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可以說,現在中國消失了的大量黃金,很多已經成為帝皇的陪葬品,永遠被埋在地下而不得人知。

明朝實行的“銀本位”,導致大量黃金流失海外。

明朝中期,中國商品如生絲、絲織品、瓷器、茶葉、棉布、砂糖、糧食、藥材等,暢銷海外,帶動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由於當時的中國“銀貴錢賤”,對外貿易換取回來的都是白銀,流出到海外的全是黃金。

而到了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貨幣政策:

規定賦稅繳納只能使用白銀

。這就間接確立了當時中國明朝實行的是“銀本位”的貨幣制度,白銀成為了唯一的法定貨幣。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由此,中國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激增,黃金的需求地位反而一落千丈。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從明朝開始,直至清朝鴉片戰爭之前,白銀都是唯一的法定貨幣。而且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的1800年,中國對外貿易保持著200多年的貿易順差,導致產自海外如日本、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黃金大量流出。所以,為什麼從近代開始,我們就發現中國的黃金存量銳減很厲害,因為大部分都已經流失海外了。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葉飄刀2021-01-11 11:34:18

說到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確兩個概念,其一:我國並不盛產黃金,國內的黃金儲量是很小的,實際上不只是黃金白銀的儲量也是很小的。所以看著國外的影視作品,動不動就使用金幣、銀幣這些,而在中國的封建王朝卻一直使用銅幣作為貨幣,甚至有使用鐵幣以及絲綢代貨幣,紙幣之所以能最早出現也是這個原因,那就是黃金白銀的儲量不足,不足以作為貨幣的需要。到明代中後期之後,白銀作為主要貨幣,還是因為歐洲大航海從美洲獲得的大量的白銀透過貿易流入中國之後,國內白銀量大增才形成的。

所以雖然有劉賀墓這樣出土的大量黃金,放在一個人身上看著很多,但如果凡在全國來看也就沒有多少了。

古時候那麼多的黃金,現在都去哪裡了?

既然黃金的儲量不夠,那麼第二個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在回感覺黃金會有很多呢?

首先,在古書中提到的金並不是一定是黃金,大多數的古書中提到的金是指的銅,比如古書中提到賞金五十斤,其實是賜予五十斤青銅,而非是黃金。以銅為金,這個是古書中常出現的情況。

另外一個,在現代人眼裡的古代,有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而這些時間裡邊的黃金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在重複出現的,在陶朱公手裡的黃金可能會再次出現在呂不韋手裡,然後又轉到某個富豪手裡,在各個時代反覆出現的黃金,很可能就是黃金的轉手,黃金的總量並沒有大量的增多。雖然歷朝歷代也都有開採一些金礦,但也有類似劉賀這樣將黃金代入墳墓或者是窖藏起來的。

所以黃金的總量並沒有大幅度的增加。

至於古代的黃金去哪兒,一部分成為銀行的黃金儲備,一部分成了家家戶戶的金首飾,現在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定的金首飾,多少不論,雖然看起來不像是金塊金條那麼多,但足夠多的家庭也是一個巨大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