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所處的地位來看文化可分為?使用者85434017392012021-09-13 22:27:25

文化分為三類:物質生產文化、制度行為文化與精神心理文化。

(一)物質生產文化是指人類物質生產過程及其物質生產的實體性、器物性成果。它主要包括:由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構成的現實生產力和滿足人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的消費資料。

外顯的物質性的文化往往隨著生產力這一最為活躍的因素的變革而迅速變革,它的外在的物質實體比較容易發生變化。

(二)制度行為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規章制度、組織形式,以及在人際交往的歷史中形成的風俗習慣,構成人類的制度行為文化。它包含兩個層次,即“在上為禮,在下為俗”。

在上的層面為制度文化,如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等,還包括社會組織機構和工作部門的設定形式及其結構,以及與之相應的制度、規章、條例等。

而制度文化的長期執行又形成在下的民俗民風文化,即行為文化。如形成的民族的、地域的風俗習慣、行為禮儀、交往方式和節慶典禮等。

中層的制度文化隨著社會革命或快或慢地發生,並由於統治階級文化的改變而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方式。

(三)精神心理文化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長期孕育而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審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構成。

精神心理文化則內化於人類文化發展的各個層面,它長久地積澱於各民族文化深層,構成各民族的獨特心理結構。它最難以發生變化,其最核心的部分是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對生活意義的體認。比如,對於西方外來文化,人們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是外來的物質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外顯的物質實體性文化,對中層的制度行為文化已有很大的選擇性,而對於深層的精神心理文化則很難認同和接受。西方人也是這樣,他們欣然接受了中國發明的火藥和鞭炮,卻無法認同中國人以鞭炮驅鬼避邪的傳統信念。馬可·波羅很容易地接受了中國的許多發明和先進的技術文明,卻無法接受中國人見著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禮,仰視“天子”的心理現實。文化差異的關鍵是深層文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