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定窯瓷器特徵?此使用者不再在2021-06-17 01:04:48

1、初創時期〈唐高祖至唐代宗,618—779年〉萊垍頭條

這一時期的定窯產品大多為碗為主,胎質粗糙,釉色以不穩定黃綠釉及褐綠釉者居多,也有少量外施黃釉,內施白釉平底碗。胎質呈灰色較粗,多施化妝土,碗心一般有三個支釘燒痕。 萊垍頭條

2發展時期〈晚唐至五代,780—960年〉萊垍頭條

晚唐五代是定窯有燒造青瓷轉變燒造白瓷的重要時期,他受當時的邢窯的影響,採取先進的漏斗狀匣缽正燒法。這個時期的定窯特點是純白瓷、白中閃青、是定窯的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徵。器型一部分模仿邢窯,燒製的壁型底碗,在造型、釉色上與邢窯大體相同。這個時期燒造的器型有盤、碗、杯、等器型,是模仿當時唐代金銀器並結合瓷器的特點創造出來了的。一般胎體較薄,多采用花口、起菱,壓邊的做法,胎體潔白細膩,瓷化程度相當高,“官”“新官”字款器就屬於這一類。這個時期的定窯白瓷仍以素面為其特色,五代時期才開始出現少量的劃花裝飾。比較考證的這一時期的年代的有湖南長沙五代墓葬群出土的定窯瓷,陝西西安長安城的安定坊遺址、浙江臨安晚唐錢寬墓與邱氏墓出土的大量白瓷在造型、胎釉特徵與定窯〈窯址〉〈北鎮出土的“新官”字款定窯白瓷五花瓣口盤同屬一類。萊垍頭條

3。“定窯獨特風格”形成時期〈北宋至金衰宗,960—1234年〉。萊垍頭條

北宋初期,是採用漏斗狀匣缽一匣一器的裝燒方法。並不斷新建窯爐來保持當時的這種供求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窯爐不斷的增加,木材的大量消耗,已經達到難以為繼續維持生產的地步。聰明的窯工創造了從燒木柴該用燒煤的新方法〈北方煤多〉,這就給定窯帶來了新生。從燒柴改為燒煤,是導致定窯瓷器釉色從白中閃青別為白中泛黃的主要原因,也是定窯從發展階段轉變為具有“獨特風格”階段的一個關鍵。萊垍頭條

北宋中後期是我國瓷器大發展的時期,全國南北各地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關鍵在於能否給社會提供較為其他瓷窯更多更好的產品。這時期定窯創出了支圈窯具,支圈燒法,就是一匣多器的裝燒新方法的發明。印花定窯瓷器是為同等需要而創造出來的,也適應支圈燒法。所以凡印花定窯器,多為支圈覆燒,口沿無釉者居多。這個時期由於定窯瓷器受到燒瓷工藝方面的種種制約,無論在製造、裝飾以及釉色各個方面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釉色從前期的白或白中泛青轉變為白中泛黃。在白中泛黃中的瓷地上創造出刻劃花裝飾,隨著覆燒方法的創造成功,印花裝飾方法又大量被採用,定窯瓷器的“獨特風格”就形成了。頭條萊垍

北宋早期中的定窯產品瓷器以河北定縣的靜志和靜眾兩塔出土的為最多,出土器中有盤、罐。底均有墨書款“太平興國二年”的年號和“至道元年”墨書款。晚期定窯產品有刻花龍紋、印花龍紋、獅子戲球、等裝飾的各種器型產品。可見定窯覆燒法與印花裝飾均興盛於北宋後期。與北宋前中期的瓷器相比,較為相同處是二者的釉色都是白中泛黃,不同的是後期器口無釉,器裡有印花裝飾。萊垍頭條

定窯衰敗期〈金代至元代1234—1368年〉萊垍頭條

這個時期由於戰亂不斷,定窯的產品出現在工藝與質量上衰敗,山西的介休窯、安徽、江西、開始仿定窯產品了。後期的定窯也被世人稱為“南定”。這時期的定窯釉色多以白中泛黃為主,產品出現開片,印花出現模糊等特徵。初創期、發展與繁榮期、在到衰敗期、定窯都採用過支圈燒法、三岔型支釘墊燒法、筒狀匣缽正燒法、支圈仰燒法、盤型支圈覆燒法、支圈覆燒疊置法、碗型支圈覆燒法、等等。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