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讀後感?暱稱改成暱稱2021-07-27 21:10:11

在言語當中我們時時善觀己心,我講這句話有沒有動情緒?有沒有對立?有沒有意氣用事?因為我們只要動情緒罵人,對方一聽是非就開始了,一言既出,駟馬就難追了。所以我們說,君子反求諸己,然後平恕以待人,假如我們度量夠大,其實不容易生氣的,包容。可是這個人太過分!所以師長給我們一段教誨,一直一再的提醒我們要入心,哪一段?“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祖先沒有教他,他的爺爺、父母不懂這些傳統文化,怎麼可以怪他?他就變成受害的人,沒有機緣明白這些義理。好,可以包容。突然又起了一個想法:他學傳統文化學五年了,怎麼是先人不善?這句話跟他不相應。好,我們再換這個情況來思考,一個人學五年,他還在那裡講人家是非,他不更可憐。為什麼更可憐?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他是更可憐的人,你看轉個念慈悲心就現前。來還有沒有第三種人?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看怎麼轉,一定可以轉,用一分愛敬的心。愛,眾生與我皆一體,沒有條件的,我們明白這個真相,對一切人就是為他設想。敬人之初,性本善,他有本善、他有明德,應該恭敬他,應該幫助他恢復明德。愛敬的心時時在心中,不可能跟任何人有對立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