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鹽水什麼時候發明?使用者名稱沒想好asdf2021-09-02 14:00:24

首先是 1903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斯凡特·阿倫尼斯(Svante Arrhenius)),表彰他提出的電解質理論。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醫學界開始留意血液的電解質溶液屬性——如果輸液,那就應當輸入類似血液電解質構成的溶液,這樣可以防止副作用的發生。如果輸注大量電解質含量不足的液體,可能就會引發所謂的低滲性溶血現象,而輸注高滲性溶液則會進一步加重脫水現象,等等。

隨後,生理學家威廉·喬治·麥卡勒姆(William George MacCallum)注意到,胃酸丟失可使血漿內“氯離子”顯著減少,此時如果補充含氯溶液,那麼電解質紊亂就能很快被糾正,據此他認為“鹽”很重要。

但是,當時困擾醫生的是靜脈輸液治療當中的感染和熱源反應問題。所以在1930年之前靜脈輸液仍只能被用於急症患者,且規定護理人員只能協助準備靜脈輸液所需的耗材,而真正執行靜脈穿刺操作,只限於醫師親自為之。所有輸液用液體均為醫院自行製備。

1923年,FlorenceSeibert發現了致熱原,因此製成無熱原液體,提高了靜脈輸液治療的安全性。

於是再往後誕生了生理鹽水(0。9% 氯化鈉溶液),即配置100ml 0。9%的NaCl溶液,需要加入NaCl 0。9g。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與動物或人體血漿的滲透壓基本相等,鈉的含量也與血漿相近,但氯的含量卻明顯高於血漿內氯的含量,因此生理鹽水只是比較地合乎生理。這是詹姆斯·甘布(James Gamble)——動脈血氣之父的功勞,他在 1936 年首次輸注生理鹽水成功改善了患者的預後,打破了鹽溶液不可隨意使用的固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