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論語孔子對仁有這麼多解釋?上進的明月yd2021-10-31 21:06:07

仁是孔子所認定的一個基本的道德行為準則,是世人尤其是君子應該踐行的基本理念。做人之本,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為一種最高的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來倡導,強調“仁”應體現於日常人倫的一點一滴之中。

三個層次:

切身性。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兩句話都突出了“己”的維度。此處的“己”並非西方哲學中的抽象自我,不是所謂靈魂、我思或自我意識。孔子所說的“己”,是有喜怒哀樂與憂患敬畏、要經歷生老病死、處於勞碌或休息狀態的活生生的人。他們並非毫無差別的抽象自我,而是有其鮮明個性的具體自我。

實踐性。孔子所說的仁絕非某個擺在那裡的既定之物,而是需要在實際踐履中建構和完善的目標。人們只有透過不斷實踐,才能近於仁、依於仁、安於仁。同時,對仁的實踐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在當代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大仁大義;人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實踐,只要是服務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對仁的實踐。

自覺性。在儒家看來,仁是一種“見其生不忍視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的自覺意識。仁的自覺性還體現為其持續性。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孔子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用今天的話來說,仁的品格不是與生俱來的,對仁的實踐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只有不斷實踐,不動搖、不懈怠,持之以恆,才能逐步接近和達到仁的境界。

為什麼在論語孔子對仁有這麼多解釋?3954084403864雪靈2021-10-31 10:08:01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孔子之後,“仁”、被歷代思想家、儒士“損益”,已經大為變化了。但“仁”思想卻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歷史土壤之中,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孔子“仁”學思想的提出在哲學史上是一個具有理論貢獻的創新。他是第一個將“仁”提到哲學高度的人,他把“仁”這一概念提煉為最高倫理範疇,賦予廣泛的意義,並把它同“禮”有機結合在一起,組成了他龐大思想體系的核心。

為什麼在論語孔子對仁有這麼多解釋?燭光明2021-10-31 08:26:35

為什麼在論語孔子對仁有這麼多解釋?

仁”在《論語》中出現過109次。“仁”的涵義十分廣泛,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對人肯定的“人”及其“愛人”,以及同“禮”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社會道德規範。

首先,孔子從春秋動盪的歲月裡,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冷酷,以及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必然趨勢,對人進行了合乎時代要求的肯定,提出了嶄新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

其次,仁是相對於“禮”而言的一種道德倫常和社會規範。

再次,仁亦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有向內自省和修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