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清三代與民國時期的琺琅彩?評鑑2019-05-21 10:05:54

清三代琺琅彩器是中華古瓷藝術品中的一塊絢麗瑰寶,它的藝術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它代表和體現了中華古瓷的最高藝術成就。也許正是由於它是自乾隆朝後深受朝野的喜愛,所以民國年間進行了大量的仿製,那麼面對魚龍混雜的琺琅彩器種,人們該如何區分呢?筆者想就此談及拙見幾點,供藏家朋友參考。

一、胎骨有別。清三代琺琅彩器的胎骨細膩、緻密,而且器種越薄者必為玉粉結構,且堅挺中潤澤伴存,但民國胎骨,一是幹,二是粗,三是澀;同時清三代胎骨多為白中泛黃,或白中泛青頭,但民國胎骨,白中泛灰、青灰、淺灰,或為無油性之乾白。

二、釉面有別。清三代由於釉水總體肥厚、淨潔,不伴雜色,特別是單色釉器,色種釉表面上下一致,伴有微微深邃的玉液之光,而民國瓷則釉水單薄,油潤度差之,尤其是單色釉一定存在雜色伴隨其中,或是釉面色種深淺濃淡皆存。

三、繪畫有別,動感有異。清三代為妙筆神功,無論花鳥人物,皆栩栩如生,釉上釉下層次分明,美感十足,然民國之器多刪繁為簡,缺少動感,花鳥人物,缺乏靈動 。

四、琺琅料材,千差萬別。清三代琺琅彩彩繪部厚薄皆存,而且越是薄彩越精細超群,並伴有寶光四射的寶石粉粒留存於彩部下方,從而迎光抖動之時,寶光四溢,可民國之器不存在上述的特徵,琺琅彩料種上存在極大的差異,並伴有化工料。

五、器型有別。清三代型置俊美,厚薄適中,而且越薄之瓷,擊之必為金屬之聲,但民國之瓷,其型美度不達,多因胎骨不堪精細而變厚,由於胎骨變厚,型置十分別扭,略顯笨拙,並且胎骨精細緻密度及潤度也不達,極易破碎。同時,民國瓷種自創有之,很多的型置是僅民國才有的。出現了較多變異型種,且多不存美感,藝術品位與清三代琺琅彩器存在極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