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湘軍廖正華2017-03-14 16:04:26

檳榔,是湘潭十分有特色的食品。湘潭及周邊的人,有不少嚼檳榔就像抽菸一樣稀鬆平常。

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己在湘潭生根發展達三百餘年。

1650年,清軍攻克湘潭。原本人口數萬的湘潭,因戰後大疫,只剩下百餘人。一個在湘潭做生意的安徽人躲到寺廟中避難,從老和尚那裡得知咀嚼檳榔可以避疫。此方法很快在城中傳開。湘潭人自此有了嚼檳榔的習慣。

乾隆年間,湘潭大疫。知縣令家家戶戶咀嚼檳榔以避疫,收到了奇效。咀嚼檳榔的習慣在湘潭更加廣泛地傳播開來。

咀嚼檳榔雖然成風,但在上世紀80年代前並未形成產業。近三十年來,湘潭檳榔產業大為發展,經營者多達4000多戶。影響遠播省外。2009年,我在甘肅蘭州街頭,看到賣湘潭檳榔的店子,可見其影響。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苦行僧OooO2017-03-15 09:31:42

第一次到湖南,當地人招待我,見面一杯茶,一根菸,一塊檳榔。很好奇當地人這麼喜歡嚼檳榔,就跟一老者問起檳榔的淵源。是這麼跟我解釋的。早年湖南湖北屬於蠻夷之地,自然條件惡劣,是當時罪犯流放地之一。所以當地人民風也較彪悍,但善於吃苦,性格堅毅。有一年湖南爆發瘟疫,當地醫生無力救治,死了無數人。後來有一外地郎中游醫到此,於心不忍就在當地支起一棚子,開鍋熬藥,治療瘟疫。結果藥到病除,救了無數人,郎中生意好了,便請了幾個徒弟幫忙做藥。一段時間過後,瘟疫沒了,郎中打起揹包繼續遊醫,留下幾個徒弟繼續在當地行醫。當地人因為吃盡了瘟疫的苦,希望郎中的藥方能留下來,但郎中配藥的時候徒弟們都不在現場,現在郎中走了,徒弟們只能依靠記憶中的幾味藥材去配藥。這記憶中治療瘟疫的藥材裡就有檳榔,石灰,和糖漿。於是徒弟們就用這三種材料熬製的熟檳榔賣給當地人。也因為當地氣候悶熱溼潤,當地人體內溼熱難除,嚼檳榔之後身體發汗,能除溼熱。檳榔就在湖南當地流行開了。這也是為什麼閩南臺灣一帶嚼生檳榔,湖南人嚼熟檳榔的原因了。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皮波和佩普2017-03-14 17:15:08

因為湖南在明清時期發過一次較大的瘟疫,後來人們發現檳榔加上石灰吃後能發汗能起到一定程度上抵禦瘟疫預防瘟疫的作用所以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習慣直到今天,而且當時的湘潭被稱為小南京,是廣東等沿海進入內陸的重要樞紐聯通中轉城市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所以湘潭就形成了特別強的吃檳榔的潮流,現在的檳榔一般都是湘潭產的,最正宗的也是在湘潭。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歲月不傷abcd2017-03-27 12:18:17

湖南人的我吃檳榔10年,經常吃爛口腔,等吃飯的時候一點辣椒辣的很痛。

湖南人結婚,特別長沙一片,送紅包的時候除了煙,喜糖等還有檳榔。酒桌是也是如此。似乎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東西。

但是我表弟的親叔叔吃檳榔導致口腔癌,舌頭都割了一半。現在吃東西只能吃流食,說話也口齒不清。工作沒辦法繼續了,只能在家磨時光。

所以,我奉勸各位小夥伴在吃的儘量少吃,能戒就戒。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手機使用者49761306592017-04-15 13:18:03

檳榔主要是湖南湘潭生產加工和食用。它作用主要助消化,但不是好食品。我從小時候開始嚼食檳榔。,直到2014年,大約三十年時間。從最初二分錢一囗至後來幾十元一天不知化費多少錢,牙齦。經常發炎疼痛難忍,以至後來至湘潭中心醫院手術治療。我附近有一個因嚼食檳榔得囗腔癌,(隔我家只有幾十米)雖經二次手術治療但最後還是在疼痛中死去。我二個舅舅肉嚼食檳榔一個去年正月過逝,一個現在正做放化療。奉勸所有朋友能夠戒食檳榔就戒了吧!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譚伯牛2017-10-31 23:21:59

題目略有問題。在中國歷史上,檳榔作為一種貴族食品,曾廣泛流行於中原地區。

檳榔在國史上亮相,應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其時尚將這種來自遙遠南方的異物稱為“仁頻(音賓)”。而最早成為中國學者研究的物件,則似在漢和帝(89-105年)時期(楊孚《異物志》)。

自此,吃法分兩種。一是“曝幹”,或“以灰汁煮熟”,再“火焙燻幹”,“以扶留藤、古賁灰合食之”,味道“滑美”。扶留是產於熱帶地區的的胡椒科植物,古賁灰則是牡蠣粉,以二物混著檳榔大嚼,想想都覺得刺激。另一種吃法,比較簡單,即生吃,據說口味“最快好”。其實,這就是湖南、臺灣兩地檳榔吃法的濫觴。

物以希為貴。及至南北朝時代,南方司空見慣的食物,到了北方,竟成為非貴族不得親近的奢侈品。朝廷用來賞賜(梁王僧孺《謝賜於陀利所獻檳榔啟》),宴會設為佳薦(沈約《竹檳榔盤》),戚友相互饋遺,喪葬引為供品,士人們的日常生活,滿是檳榔渣的味道。

梁武帝時有一位囂張的大臣,任昉,曾對武帝笑稱“我若登三事(稱帝),當以卿為騎兵”。他與他爸都酷嗜檳榔,他爸臨終,還要吃口好檳榔才願上路,可是剖了一百多個殼子,竟沒一顆好的,死不瞑目。任昉因此抱憾,發誓“終身不嘗檳榔”。

南朝劉穆之官至左僕射,然出身寒門,嘗去舅老爺家吃傍片,一日,“食畢求檳榔”,舅老爺調戲他:“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須此?”不愧是將來要發達的能屈能伸的大丈夫,穆之嚼著檳榔,一笑置之,不以為忤。倒是老婆看不下去,自此停了夫妻生活(“自此不對穆之梳沐”)。不過,後來穆之發跡,還是小小報復了一把,他請舅老爺來家吃飯,飯後的檳榔竟是用金盤盛上來,富貴之氣逼人。李白詩:“何時黃金盤,一斛薦檳榔”;就是歎羨這種暴發戶的風采。

不知怎麼搞的,自元、明以後,中國人就不那麼普遍的吃檳榔了。據說曾被政府禁止,然史料無徵。也就剩湘、臺兩地,還存了古風。清末,王闓運遊北京,同鄉大官張百熙以檳榔為新年禮物,他作詩謝之:“為思遠物殷勤覓,莫笑長飢乞請多”(《張野秋饋檳榔》);仍用了劉穆之的故事。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派大鑫啦啦啦2017-04-14 13:20:52

我是湖南人,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接觸檳榔,剛剛開始的時候是芝麻檳榔,不醉人,吃起來很香,後面慢慢接觸了老口子,便宜2塊錢一包,在後來上初中了,慢慢吃3塊錢的了,第一次吃胖哥糊塗味,一顆就把我放倒了,很醉人,當時口味王最便宜都是4塊,對我來說太奢侈,不過後來慢慢的檳榔越來越多了,到現在最便宜都是5塊錢,不過吃的多口也吃叼了,吃檳榔都是10塊錢起步,一天要吃好幾包直到有一天我嘴巴都張不開,我才慢慢戒了,去醫院去看醫生說我喉嚨都白了,就很少碰了,所以說大家還是少吃為好,現在辣的不能吃,燙的不能吃,吃飯要一直喝水很難受的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阿蛹12017-05-18 09:20:11

距今以嚼檳榔23年,當時上初一九四年我們縣才剛剛流行嚼檳榔,1。5元一個切三塊用桂籽油和芝麻,哪時候的檳榔怎麼吃都不傷口,到後來胖哥一元一包的工廠檳榔,三元,五元,十元,十五元,二十元到如今的張新發300多元一斤的檳榔,總結一下:因嚼檳榔四年前左邊的丁牙換成假牙,辣椒不能吃,嘴巴只能張開二指寬(正常人是四指寬),口腔纖維化,醫生說再吃檳榔就有可能嘴巴只能張開一指寬牙齒想動手術都難,到今天看別人嘴巴動不得一動就想吃,別人給就吃自己不買。說多了都是淚以前一天的檳榔錢不低於40元(現在改抽菸了兩三天一包24元的芙蓉王),現在想想牙都痛。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廣貨天地2017-05-21 13:04:04

最好別吃,吃了上癮。沒啥益處很容易致癌!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湖南老廖2017-05-22 12:35:17

以前中國的運輸主要是靠水路,湘潭是個很大的轉運碼頭,很多中藥材也要透過水路轉運,檳榔本身做為藥材恰好能夠治療很多疾病,就跟香菸一樣你能說得非常清楚是怎麼首先在印第安人中流行開的嗎?

話說回來,我個人以為吃檳榔是湖南人最不好的習慣,我見過吃檳榔的很多牙齒都腐蝕掉了,還有些人口腔潰瘍的不能吃很多東西,而且吃檳榔的絕大部分都不會講究,隨意吐渣,看見長沙街頭無處不在的檳榔渣,我都不知道長沙如何評上的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所以我見到吃檳榔的都會勸誡,比我輩分低的或者關係好的我是一點都不客氣的訓誡。

但願以後吃檳榔的越來越少。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顏毅22017-05-24 06:10:43

從爺爺輩那聽來的,明朝太祖朱元璋流一全國時,湘譚守備抵抗很強烈,給朱手下造成很大傷害,湘潭城攻下後,朱元璋一氣之下,命令屠城,湘潭城十室九空。人屠多了,造成瘟疫,一個和尚給了個方子,即中藥幹檳榔加石灰水熬製的飴糖可防瘟疫。自明朝始,湘潭開始吃檳榔,因湘潭無人,朱統一全國後,下令從現江西省遷人到湘潭,這從家裡殘留的族譜可以查證家裡老祖宗確實是從江西遷過來的。檳榔少吃可順氣解油膩,吃過度有得口腔癌的可能。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農民工羅有財2017-11-04 22:54:37

湖南人以檳榔為食品的習慣,歷史並不久遠, 大致在明末清初年間, 自湘潭開始。

其準確的時間, 已經不可考。比較靠譜的說法是:

據《湘上痴脫難雜錄》記載:明末清初,湖廣總督何騰蛟與李闖王夫人及其部將聯合抗清。由於督師的將帥不團結,削弱了抗清力量,何騰蛟為了解決矛盾,帶領人馬從衡陽來到湘潭,與清軍相遇。時值,順治六年(公元了1650年)初,清握金親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殺得湘潭屍橫遍地,不下十萬,所剩戶不上三四十,人不滿百口。其時有安徽商人,程某來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檳榔避穢,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園。嚼食檳榔的習慣由此延續並發展而來。從此,湘潭人與檳榔結下了不解之緣。嚼檳榔的習俗也逐漸傳入湘中、湘北一帶。 又有一說法: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湘潭大疫,百姓多患鼓脹病。縣令白景(廣東人)諳醫理,明藥性,便將藥用檳榔分給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檳榔逐漸成為習慣。

所以,基本上,湘潭人以檳榔作為食品, 是一種偶然產生的習慣, 並慢慢傳開。 這種習慣費外界傳入, 跟檳榔產區的食用檳榔的方式也差別很大, 中國檳榔產區, 一般把檳榔生食, 或者佐以灰漿。而湖南人則把檳榔果, 結果若干繁雜的工序炮製之後, 再行食用。這說明湖南人吃檳榔的習慣, 完全是地域內自發產生的習慣, 加上檳榔食之會成癮的特性,導致湖南的檳榔食客,始終維持了一個穩定壯大的消費群體, 也導致 了湖南本土檳榔產業幾乎成了一個除了菸草之外的暴利行業, 而檳榔產品從業者,資產上百億者並富甲一方者, 並不鮮見。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夢在何方2017-05-18 14:49:29

來到湘潭首先學會的就是檳榔加煙法力無邊……

檳榔本是產於亞熱帶的一種果實,為什麼遠在內陸的湖南會生產加工和食用呢?有什麼典故嗎?civility2017-05-10 11:17:21

我是湖南雙峰的,那裡也盛產檳榔,記得愛小學時,放學後在校門口買了一個吃,那時2毛錢一個,散裝的,吃了不到兩分鐘,頭暈喉嚨繃緊,趕快把腳踏車丟在馬路邊的樹從裡,然後自己坐著靠在樹邊上休息了好久才回過神。現在徹底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