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原理?使用者88550687044032020-01-05 18:53:47

藝術是美的核心物件,是美學研究的主體。美在藝術中得到最為鮮明的體現,對藝術的研究歷來是美學研究的最重要的課題。從藝術上研究美,從美的角度考察藝術,是對藝術的本質,藝術思維規律,藝術作品審美結構和藝術創作的美學原理的高層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從美的角度考察藝術,是對藝術的本質,藝術思維規律,藝術作品審美結構和藝術創作的美學原理高層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從美學的角度去探討藝術、研究藝術、創造藝術,是藝術在實踐中得以不斷昇華,不斷髮展和不斷創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對藝術的美學原理的研究,是藝術發展、藝術進步和藝術創新的重要任務。 在研究藝術的美學原理之前,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學。 究竟何為藝術呢?這是一個抽象而且帶廣泛性的概念。就像萬事萬物都具有矛盾,時時處處都存在矛盾一樣。藝術也具有普遍性,社會、自然界,無處不存在藝術。我們身邊充滿藝術。比如說我們手中的一支筆,一本書是藝術,窗臺上的一盆花是藝術,模具師手中的一幅模具是藝術,畫家手中的一幅畫是藝術,書法家所寫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門藝術。就我們穿的衣服,我們頭上的髮型,我們的舉手投足都是藝術。然而,這些藝術是需要加工、創造的。比如說一幅模具,全是經過設計師的精心構想,設計加工而成的。一幅畫是經過畫家認真仔細的創作而成的。它凝結了畫家辛勤的勞動;一句話是經過說話人動腦筋思考之後才說出來的。同是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是不同的效果,同一個人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語氣說出來也是不同的效果。因此說藝術是需要加工的,創造的。而有些藝術實體並沒有加工和改造的載體而要藝術家透過自己的臆想去主觀創造,去虛構和設計。比如小說創作,有的小說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完全是虛構的。可以看出,“藝術是藝術家憑人工創造的某種物件”。⑴藝術描述的不是已發生的實有的事,他是一種創造,它可以而且應該虛構。 那麼,何為美學呢? 要知道何為美學,首先必須明確什麼是美?美無處不在,秀麗的山川是美,無限的草原是美,奔騰的河流是美,遼闊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在社會生活的領域中,在文學藝術的殿堂內,到處都有美的存在,到處留下美的蹤跡。 然而,什麼是美呢? 美是什麼的問題,就是美的本質問題,是一個複雜而又古老的命題。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學家蘇格拉底(前469-399)就曾與詭辯家討論過這一問題,但是沒有得出滿意的結果,而只能無限感嘆地說:“美是難的”,直至後來狄德羅提出“美在關係”;康德提出“美是含目的性的形式”;黑格爾提出“美是感性顯現”;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等等概念。對美的問題有了理性的認識。但是,眾說紛紜的理論依然只能是使美的定義莫衷一是,美是什麼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有的人認為美是觀念,是主觀感受的產物,事物之所以美,是因為人感到它美。有的人認為美是形式,物件的美,美就在於形式各部分之間的對稱、和諧及適當的批例等。認為美觀念完全否認了美的客觀存在,認為美是形式物件的美雖然從事物的客觀屬性方面來尋求美的根源,但卻離開了人的社會生活,忽視了人的社會實踐,忽略了人的主觀臆斷和主觀感受。把美僅僅歸結為事物的某種自然屬性。可以說,這些觀點都是不科學的,恩格斯曾經說過:“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必須詳細研究各種社會形態存在的條件。然後設法從這些條件中找出相應的政治、私法、美學、哲學、宗教等觀點。”⑵要洞察美的本質,定義美的概念,就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密切聯絡人類豐富的審美活動。從人類豐富的審美活動中去探索美的本質。那麼,美是什麼呢?美在哪裡?在於物,在於心?美是物的客觀屬性,還是人的主觀意識?美既不在於物,也不在於心?美是物的客觀屬性?還是人的主觀意識?美的根源深深地隱藏在人類的社會實踐中,是人類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美的根源在於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人的本質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覺的生活活動。而人在各種創造性的活動中所顯示出的品質,性格、思想、情感、理想、願望、智慧、才能等等。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具體體現,美離不開人憑自己的本質力量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不論在自然界,還是在社會生活和藝術領域裡,一切美的形象都生動地顯示出人的本質力量的形象。由於具體的,可感的,光輝的形象能激發人的情緒,可能使人產生美感,因此,美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那美學是怎樣的一門學科呢?這要從美學研究的物件說起,美學研究的主要物件是藝術,這是因為美是藝術的基本特點,只有藝術和人發生的關係才主要是審美的關係。藝術不但充分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美,而且還反映了人對現實的審美觀點。 因此,只有透過藝術才能更深刻地瞭解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只有把藝術作為美學研究的主要物件,才能使美學成為一門有客觀標準的學科。由於藝術集中地反映了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反映了人類的審美觀點。透過對藝術的美學特徵的研究,不僅可以掌握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而且還可以掌握人對自然,對社會的全部審美關係。因此,美學是以藝術為中心。並主要透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以及在這一關係中所產生和形成的審美意識的一門學科。它是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隨著其它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而逐步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要探討藝術的美學原理對藝術美的本質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存在於一切藝術作品中的美,是藝術美,煥發著藝術美光烽的藝術作品,會令人激動,讓人陶醉,令人振奮,且有強大的吸引力,藝術是藝術家憑人工創造了某種物件。是客觀事物的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因此,可以說藝術是表現與再現的統一。所謂表現,是指藝術美是藝術家主觀感情的表現,所謂再現,是指藝術美是客觀現實生活的再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與現實生活透過藝術形象而得到統一。藝術作品中的美,必須透過藝術的形象才能顯示出來,倘若作品中沒有藝術形象,就不能成為藝術作品,也就不可能具有審美價值。 藝術美是具有客觀性的⑶。藝術形象是透過物質手段創造出來的,因此,藝術美就具有了物態化的形式。藝術美之所以具有客觀的物態化的形式,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藝術家必須藉助於一定的物質媒介才能進行藝術創作。藝術家不可能在抽象的幻想世界中憑空塑造藝術形象。二是藝術家進行創作,總是為了使人感知,認識,從而發揮其社會影響,如果不借助於一定的物質材料,藝術家就無法將審美的感覺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使其獲得欣賞的價值。正因為如此,藝術作品就成了客觀的感性存在。 藝術美具有客觀性這只是藝術美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藝術美也具有主觀性。藝術家對現實成品的加工,創造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性的活動。歌德說過:“藝術要透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但這種完整體不是他在自然界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實。或者說,是一種豐產的神聖的精神灌注生氣的結果。”⑷由於藝術家在藝術形象中總是融進了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與評價,因而藝術形象就表現出極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⑸顯示了藝術美強烈的主觀性。 藝術創作以客觀現實為基礎,藝術具有客觀性,但是藝術美卻重於主觀性,這是藝術美學原理的一個特點。 藝術有著普通的藝術和傑出的藝術,眾多的藝術作品之中突出的典型作品,是鮮明的藝術形象,是獨特的藝術精華,是藝術的美的真實顯現。“藝術作品的典型性越高,它就越是顯得美。”⑹因此藝術美具有典型性。 傑出的藝術作品顯得美,是因為這些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藝術的概括,顯示著人們的實踐的本質力量,是藝術家智慧的結晶。因此,藝術美也是顯示著藝術家的本質力量,所以,藝術美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 研究藝術的美學原理,還須進一步探討藝術美的價值的特殊性。 現實生活中的美,是純自然的美,是沒有經過加工塑造和刻畫的美。而藝術美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是經過藝術家主觀符合客觀的創造,是現實生活中的美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集中體現。黑格爾認為:“藝術美高於自然,因為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生的美”。⑺車爾尼雪夫斯意見相反:“真正的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現實世界中所得到的美,而不是藝術創造的美。”⑻我認為:“現實世界中的純潔、真實、豐富、是客觀的美,而藝術美可以彌補現實美的諸多不足,是現實美的豐富和發展。”“夫然故古雅之致存於藝術而不存於自然。”⑼這是對藝術美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客觀論述。現實美與藝術美孰高孰低。還應對兩者進行比較: 一、現實美分散,藝術美集中。現實社會中各種各樣美的形式是片面的,獨立的,獨立的美的形式之間沒有緊密的內在聯絡。而藝術家把這些分散的、獨立的美集中起來,使之典型化,這樣藝術美就比現實美更集中了。 二、現實美複雜,藝術美純粹,王國維認為“美術者,天才之製作也。”⑽藝術美是藝術家對現實材料的加工、改造,把現實美中的存在的不美的成份清除掉、完美化。在形式上使之更符合美的規律。因此,藝術美比現實美更加純粹和精緻。 三、藝術美比現實美更加穩定,自然界在不停地運動,社會在不停地運動,來源於自然界和社會現實的材料都在不停地運動著,變化著。而藝術美一但創造,它就具有永久性,流傳性。就能在人們的欣賞中流傳下來。 正因為藝術美高於現實美,人們才不滿足於現實美而追求藝術。藝術美相對現實美而言,具有其特殊的價值。 藝術美能夠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推動社會生活向前進,這是藝術美的特殊價值。“藝術的目的是追求美”⑾在內容和形式上藝術家都極力追求真善美的結合,追求現實的完美。人們透過對藝術中美的感受和品味,不但提高了藝術趣味,而且也提高了對現實的洞察能力和自解能力,提高了對藝術的欣賞水平,提高了人們的實踐水平。促進人們更高的能力追求。從而推動現實社會的發展。 藝術美的特殊價值,是藝術家創造和美化出來的。藝術家透過細緻的加工、改造、使現實的美更加形象化。從而發揮美的價值,顯示出藝術美的永久魅力。 重視藝術的根本美學問題,是研究藝術的美學基本原理的根本。藝術的根本美學問題是藝術與現實的關係問題。這一問題的具體化,就是藝術形象與典型的問題。⑿藝術是透過觀現實材料的形象化和典型化來反映現實美的,人們總是透過藝術美來感受知現實美,社會生活極為廣泛,極為複雜,任何一個短暫的,片斷的社會生活形象都不可能完滿地體現出社會生活的本質真理。但是人對現實美的直接把握常常只能是片刻的感受,它的物件只能是有限的片面的,表面生活的形象,雖然生動具體,其不能充滿集中,深刻地表現生活本質、生活真理。只有藝術創作才能把個別的、分散的,片斷生活形象聯絡起來、集中起來,使它更深刻、更形象、更全面、更普遍地反映生活的本質規律,反映生活的真理。 “生活美是藝術美的源泉,是最豐富、最生動的,但它與藝術美相比較又存在明顯的侷限性。”“藝術美是生活美的集中反映”只有藝術美才是完整的美,就像主觀羅輯是現實世界的客觀邏輯的反映一樣。但是,因為現實美本身的特徵之一是它的具體形象性,它形象地訴諸人們的感觀,感性地反映著生活的真實真理,從而也就決定了藝術美的特性。所以形象是藝術的生命,沒形象就沒藝術。而典型的藝術形象是現實材料的提高,昇華。只有形象的典型化才是真正的藝術。 因此,藝術與現實的關係,就是現實必須透過材料的形象化、典型化、才能形成藝術。才能實現材料的完美結合,形成藝術美。 總之,藝術美源於現實美,藝術美不如現實美豐富,卻比現實美更高,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