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聲譽這麼不好嗎?植草牧童2019-01-16 19:41:05

郵票的聲譽不好,被三種因素所左右:

首先,郵票發行量超大。

郵政管理者們非常矛盾,面對迅猛發展起來集郵大軍,怨聲載道的聲音是:買不到原價郵票。回放1990-1991年,社會通貨膨脹的厲害,到處是銀子和“收入”。居民手裡的錢一下子多起來,錢,到哪兒去?除了已經開始的家庭大件消費,要過精神生活,可選的不多,買郵票,算作其一。買郵票,更符合人們日益增長的商品意識的增強,即增值效應明顯,也由此,發生了中國郵票歷史上第一次超規模超幅度的暴漲。全國郵政系統,省,市,地多級,陳年票品通通被蒐羅出去,甚至數年積壓的無面值紀念品,也被當做郵品,清理乾淨。決策層們聽到的是買不到郵票的怨聲(真實集郵愛好者,同樣超眾),看到的是收入如此容易獲得。這時,能不增加印量,發行量?

第二種:過度投資風潮。

憋悶已久的中國社會,百姓投資,沒有出口,改革開放又是疾風暴雨,當人們知道郵票上漲的時候,工農商學,幾乎所有行業人士,都蜂擁加入。郵票炒作,混同於集郵愛好。而自那年開始的郵票炒作,又差一點兒成為當時的全民投資行動,僅次於隨後股票市場推出時,所形成的景象,全民參與,其爆烈程度,可見一斑。參與郵票炒作者眾多,又大多折本被套,因此,到處是怨聲載道聲。

第三種:郵票印製水平。

1992年開始的超億髮型量,使得郵票的印製水平,明顯下降。有設計上的:指定設計者設計,而非競標競選。有技術上的:受看而又受歡迎的雕刻版,影雕版逐漸減少(雕刻版的凹凸,對製版印刷的磨損嚴重,印刷數量受到限制)。有面值上的:面值突增,過大過快,原來的0。08元,0。20元突然被0。5元1元5元所代替。試想,普通印刷品一樣的花紙頭,遠超出了眾人欣賞的習慣,以及稀少為貴的心理需求。於是,厭惡的人,越來越多起來。

上述這一切,原本對以郵票為投資者,傷害巨大。反觀純粹集郵愛好者,視同麻木。畢竟,大家喜歡的是收藏。

集郵,如果迴歸其初始,聲譽還能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