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是從什麼技術發展來的?使用者70258579562242019-12-21 19:28:29

1983年,太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提出“網路是電腦”(“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亞馬遜(Amazon)推出彈性計算雲(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務。 2006年8月9日,Google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尋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雲端計算”源於Google工程師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亞所做的“Google 101”專案。 2007年10月,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馬里蘭大學等,推廣雲計算的計劃,這項計劃希望能降低分散式計算技術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本,併為這些大學提供相關的軟硬體裝置及技術支援(包括數百臺個人電腦及BladeCenter與System x伺服器,這些計算平臺將提供1600個處理器,支援包括Linux、Xen、Hadoop等開放原始碼平臺)。而學生則可以透過網路開發各項以大規模計算為基礎的研究計劃。 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佈在臺灣啟動“雲計算學術計劃”,將與臺灣台大、交大等學校合作,將這種先進的大規模、快速將雲計算技術推廣到校園。 2008年2月1日,IBM(NYSE: IBM)宣佈將在中國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為中國的軟體公司建立全球第一個雲計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 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爾宣佈一項涵蓋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的聯合研究計劃,推出雲計算研究測試床,推進雲計算。該計劃要與合作伙伴建立6個數據中心作為研究試驗平臺,每個資料中心配置1400個至4000個處理器。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資訊通訊發展管理局、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Steinbuch計算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賓分校、英特爾研究院、惠普實驗室和雅虎。 2008年8月3日,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資訊顯示,戴爾正在申請“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商標,此舉旨在加強對這一未來可能重塑技術架構的術語的控制權。 2010年3月5日,Novell與雲安全聯盟(CSA)共同宣佈一項供應商中立計劃,名為“可信任雲計算計劃(Trusted Cloud Initiative)”。 2010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爾等支援廠商共同宣佈“OpenStack”開放原始碼計劃,微軟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援OpenStack與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整合;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 2011年2月,思科系統正式加入OpenStack,重點研製OpenStack的網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