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點了收藏的東西,後來都怎麼樣了?霸霸cc2017-12-13 20:37:21

雙十二又要到了,點開收藏夾想看看自己種過的草,有哪些值得一拔,發現竟然收藏過這麼多東西,想不起當時為什麼沒有買下它們,只是感慨好在沒有買,因為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喜歡了。

突然發現,我們可能真的有收藏癖。而那些被點了“收藏”的無論是健身影片、美食教程還是各類書單,一旦被“收藏”了,大多數情況就等於被打進了冷宮,再也不會被重新翻出來檢視。每一天都有無數內容可能光憑標題就被人放進了收藏夾,總想著,等閒下來就看,或者總有一天這篇文章能派上用場。而這一天,彷彿從來沒有到來過。

每天,大到新聞公眾號,小到哪家網紅店值得一試,甚至美妝博主最新推薦、知乎xx大牛時間管理法、鹿晗的頭條push統統收藏……沒空看?收藏了再說。

本來想聽會兒VOA,結果耳機又壞掉一隻,馬上開啟淘寶搜下什麼耳機和自己的氣質比較搭,又覺得好的太貴便宜的太low,都收藏了再說。

影片軟體一個怎麼夠用,萬一別的平臺有資源怎麼辦,新劇都得囤起來。相機更要多下幾個了,黃油,美顏,美圖秀秀,POCO。濾鏡和貼紙得全部下載了,總能用得上,先收藏了再說。

朋友圈又有人買房買車,心裡空蕩蕩。翻翻手機,看到幾篇KOL精心設計的充電乾貨,先收藏了再說。

快速甩脂和瑜伽課統統拉進課程表。哦!竟然還有最最流行裝逼滿分的CrossFit課程,趕緊收藏了再說。

手機裡,哪個app沒有備胎?地圖×3,照相P圖×13,購物×10,新聞×8,聊天×5,影片×6,出行×5,存不下怎麼辦,換手機也得下載了再說。

而事實上……

收藏夾裡的東西隔幾天再看,就變得可有可無。真買下來又覺得雞肋,甚至快遞到了都忘記自己買的啥。撐爆手機的影片,最後提不起興趣看,又一集集刪掉。收藏已久的表情包、ins美圖、P了又P捨不得刪的自拍,手機真丟了也只是悵然一下。

健身養生帖子不知道收藏了多少篇,最後發現自己只需要其中最簡單的幾項。多喝水不熬夜,勝過一邊買10000塊的健身年卡,一邊啤酒炸雞煲劇熬夜。計劃每天覆習2小時考研英語,從來沒複習過,資料卻多到可以開網店……

至於那些乾貨……彷彿只要點了收藏,就已經技能滿滿。收藏那麼多,囤積那麼多,最後都成了雞肋。

1977年,安邦圖•艾克在《How to Write a Thesis》中描述過“影印愛好者”。備考的人經常影印大量資料,只是影印這個動作本身,就會讓他們產生自己已經掌握了影印內容的印象,從而抑制了他們進一步去閱讀,吸收這些內容。大量囤積資料給人滿足的眩暈感,讓他們不斷被滿足,儘管是一種虛幻滿足。

各種收藏、分享,連結、小程式,文章,遠遠超過大量影印帶來的快感。即使我還沒有開始看這個“很值得收藏”的書單,但點選收藏的那一刻,大腦就已經開始分泌多巴胺,並對自己進行了獎賞。收藏一個“三分鐘瘦腰健身”影片,就感覺自己已經瘦下去了一點點。

之所以再也沒看過自己收藏的東西,是因為真的忘了,或者收藏的東西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至少有一半的收藏不是真實需要。需求分兩種,真實需求和虛假需求。想喝水是人的真實需求,但xxxx米海拔高原水可能就是虛假需求,只不過是大眾傳媒誘導我們去消費一種說頭罷了。一篇乾貨你未必需要,但標題黨會告訴你“人人必讀,先碼了再說”,用各種大牛的名字來誘導你,讓你覺得自己需要這些東西。

收藏個文章都是滿滿的內心戲。收藏各種資訊和書摘,讓人感覺自己天天都在接觸行業前沿,讓一年到頭不看書的人感覺讀了不少書。甚至不用看完枯燥複雜的乾貨,只要收藏了就代表自己瞭解過。讀雞湯還要花費兩三分鐘,但收藏只需一秒。收藏夾裡滿滿的,以為自己真的進步了呢。

點一次收藏,好像在腦海中投了一個三分球,真心喜歡投籃的人不會滿足於在腦海中那麼比劃一下。要是真的需要,早就點開看完了。

都是成年人了,喜歡一樣東西跟喜歡一個人一樣,會想馬上接觸,而不是把他晾在一邊,就像那些連名字都忘了的備胎。

所以該怎麼做才能打破因為收藏癖自我營造出的假像呢?

在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先一一清查自己收藏夾裡的東西,包括微信、微博、豆瓣等所有社交軟體,將無用的以及已經看過的資訊清理掉,把真正想讀的書單,寫在便利貼上,放在顯眼的地方。這個事情,每個月都值得做一遍。

我一個同行朋友,除了手機自帶的軟體,就只下載了微信、支付寶、懂球帝以及兩家銀行APP,現在16G的記憶體還有10G可以用呢。當你完成一次無用資訊清理之後,會像扔掉前任的所有禮物一樣,輕鬆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