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譜法的發展歷程?使用者40370473431394212020-05-30 20:47:44

音樂是用樂譜來記錄的,記錄音樂曲譜的方法即記譜法。目前,世界各國所使用的樂譜大體上可分為兩類:文字樂譜和符號樂譜。垍頭條萊

在我國古代(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曾用律呂字譜和宮商字譜來記錄宮廷裡祭宴的音樂(雅樂)。前者借用了我國十二律(即一個八度之內分為十二個半音)的名稱(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南呂、夷則、無射、應鐘)來記譜。後者借有古代五聲音階的音名(宮、商、角、徵、羽)來記譜,西周時期已較為流行。在我國漢代成書的《禮記??投壺》篇保留了古代演奏的鼓譜。以“口”、“○”及“半”三種譜字記述作投壺遊戲時兩種鼓的演奏譜。這當是最早的譜式記載。《漢書?藝文志》中有“聲曲折”與歌和歌詩相配合的記載。據推斷,這些“聲曲折”當是歌或歌詩演唱時的曲譜。萊垍頭條

我國民間曾常用多種字譜記錄音樂。如減字譜、宴樂半字譜、鑼鼓經和二四譜等。南北朝時南朝梁代丘明(公元493—590)所傳琴曲《碣石調幽蘭》中用文字記述了彈琴手法,說明文字譜仍為隋唐間琴人通用的譜式。由文字譜發展為減字譜,是古琴記譜法一個極為重要的革新。這一變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具體方式是用減筆筆劃拼成某種符號作為左右兩手在古琴音位上彈奏手法的標記,是一種只記彈奏音位與方法而不記音名的記譜法。如“”,上面的“大九”指大指和九徽(琴的外側有十三個圓點叫做徽,標誌泛音音位的位置),“勹”指中指彈奏技法“勾”的簡化,“六”指第六根弦。此“字”總意是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中指勾六絃。因為標明指法,也叫“指法譜”,到南宋時逐漸定型並沿用至今。它的出現使得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譜得以整理而傳於後世。宴樂半字譜即我國民間傳統記譜法之一的工尺譜。萊垍頭條

源於唐代可能是管樂器演奏指法標記的“燕樂半字譜”(最早發現於敦煌千佛洞的後唐明宗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寫本《唐大人曲譜》),後經宋代的俗字譜,到明清基本定型並廣泛使用。但因流傳地區和時間的不同,其記法、唱名等略有出入。公尺譜中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為唱名,相當於sol、la、si、do、re、mi、fa、sol、la、si ,高八度加偏旁“亻”、如“ 上、 尺、億 ……”;低八度每字末尾加折尾(合字除外)。如“凡、工、上 ……”。譜字有正、草兩種書體,傳統書寫格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節奏(板眼)符號標在工尺字的右邊,強拍(頭板)符號為“、”或“×”,弱拍(眼、中眼)符號為“。”,每句的末尾用空位表示。工尺譜對研究整理民族音樂遺產、向民間音樂學習方面仍有著積極的特殊的意義。直到今天許多老藝人還是習慣用工尺譜來記譜或演唱。但由於記法太複雜、繁瑣,以致我國古代有些寶貴的音樂遺產有的失真、有的失傳。這些記譜法也正日漸被人們所遺忘。頭條萊垍

在世界記譜法的發展中,古希臘時已使用了希臘字母指示的簡單記譜法。中世紀音樂理論家胡克巴爾德(約840—930),以ABCDEFG作為音階各音,但以A代表今天的C音(唱名序列的do音),此舉並未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稍後,奧多神父(約879—943)依照古希臘的理論,將A代表唱名系列中的la音,此舉得到人們的首肯並沿用至今。後來,在法國的義大利僧侶圭多?達萊佐(約991—1033)又加以發展。他用重複A至G七個字母,大寫代表低音,小寫代表高音,重複的小寫字母(aa bb……gg)代表更高的音,形成了字母組。我們現在所用的音名大體起源於此。萊垍頭條

公元9世紀,出現了一種以“點”、“鉤”、“劃”表示音的大概趨向和高低的記譜法。這種符號叫“紐姆”。先是記在一條線上,表示f音,根據符號落線上的上下就有了一個大概的音高標準。後來又加了一條c線。到了十一世紀,圭多?達萊佐把線加到四根,音域為八度左右,使音高記譜更準確。以後由於重唱、演奏的需要又出現了六線、七線譜,甚至十一線譜。直到十六世紀,歐洲各國統一了五線譜,改變了橫線太多所引起的複雜局面,過高或過低的音用加線來表示。以後又出現了適應不同音域、不同用途的高音、中音、低音譜表和記錄多種樂器曲譜的大譜表、總譜表等,也都是建立在五線譜之上的。為了紀念五線譜的發明與誕生,人們把圭多?達萊佐稱為“五線譜之父”。與其它記譜法相比,五線譜具備著難以替代的優點:它的音高形象感強,容易區分高低音;和聲立體感強,能同時記錄諸多聲部及和絃;可記錄音調複雜、聲部繁多的大型音樂作品;旋律線條清晰,記譜科學適用…… 為此,五線譜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通用的、流行最廣的記譜法,為音樂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垍頭條萊

十八世紀時,簡譜在法國出現。最初由法國教會教士蘇埃蒂及大思想家盧梭開其端,後由葛林、巴雷、謝威三人加以發展和完善,稱為葛巴謝記譜法,簡稱謝氏記譜法。它是用阿拉伯數字1、2、3、4、5、6、7記錄音的高低,在數字之後或下面加用橫線表示長短。由於這種記譜法簡單明瞭,故稱之為“簡譜”,屬於文字樂譜。我國的簡譜是由日本傳來的,至今又起了許多變化和發展。由於它的調式感強、簡單易學、便於推廣等特點,在我國流行很廣。同時它又有著很多不足之處:音高的形象感差,缺乏多聲部的立體感,尤其是不利於頻繁轉調旋律的音高把握。因此它逐漸跟隨不上人們對音樂日益發展的需要,已漸被五線譜所取代。垍頭條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