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專權,甚至能威脅皇權,為何卻會輕而易舉地被皇帝除掉?北疆同心聊歷史2019-10-03 07:42:17

明朝的宦官專權,從本質上講是無法威脅到皇權的。這一點同漢、唐時代的宦官專權,還是有所區別的。為什麼這樣講,有以下三個理由。

明朝宦官專權,甚至能威脅皇權,為何卻會輕而易舉地被皇帝除掉?

一、明朝的宦官專權,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是皇帝有意放縱的結果。

漢代(東漢)是一個外戚與宦官交替執掌政權的朝代,由於皇帝的縱容導致了宦官勢力,最終膨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致於最後釀成十常侍之亂,東漢王朝也因此而一厥不振。

唐代則在其後期,將中央禁衛軍都交到了宦官之手。導致了最終皇帝被架空,皇權大受削弱的後果。甚至有幾位皇帝都被宦官隨意弒、廢。

明朝則與之不同,明朝皇帝始終沒有放鬆對軍權、政權的掌握。他們對那些專權的宦官,釆取的是利用手法。利用宦官去幹一些皇帝不願幹、不能幹、不肯幹的事。

而這都是些什麼事呢?大多是皇帝與朝臣集團鬥爭的事!皇帝為了壓制朝臣們對皇權那唯我獨尊的挑戰,而不得不釆取利用宦官對朝臣們進行打壓的手段。

因此在有明一代,就算宦官的勢力再大、能力再強,也不過是可資皇帝利用的工具罷了!既然只是工具,那麼作為主人的皇帝,自然就可以對他們任意更換、生殺予奪了!

二、明朝皇帝根基未倒,最終裁決權仍在皇帝之手。

明朝宦官專權,甚至能威脅皇權,為何卻會輕而易舉地被皇帝除掉?

明朝在長達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統治秩序與制度,使得皇帝始終是這一秩序難以繞過的中心。

明朝外有分封於各地的藩王,讓他們行使屏衛皇帝的權力——雖然在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後,藩王的權力受到了制約與削弱,但是在地方上他們依然還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有能量的勢力。

明朝皇帝設有錦衣衛,他們作為皇帝的親軍,擁有捍衛皇帝的權力。所以儘管明朝皇帝利用宦官,但也並非是無限信任,錦衣衛仍然可以對宦官勢力形成某種制約。

明朝的朝臣是忠誠於皇帝的,所以儘管有些臣子加入了″閹黨“,但那也是為了謀求榮華富貴,而不是反對皇帝。在明朝晚期的歷史上,朝庭中朋黨林立,幾乎沒有誰可以置身世外。因此閹黨儘管能夠呼風喚雨,但是卻始終無法擺脫、凌架於皇權!

明武宗時代的劉謹,在得勢時是多麼地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天啟年間的魏忠賢,在其得勢時黨羽遍天下、心腹滿朝堂。可最終還不是皇帝略施手段,就將他們剷除了嗎?這就說明了明朝皇帝是善於利用宦官,而又善於控制他們的——宦官可以在皇帝的默許下飛揚跋扈,但決不能危及皇權,否則就得被“咔嚓”掉!

所以整個明朝大政的最終裁決權,始終是掌握在皇帝之手的!就連最終自縊而亡的崇禎皇帝,也是在北京城被攻破、大明的統治秩序崩潰以後,才喪失了最終裁決權的——當然了,由於崇禎皇帝勤政,在他執政的時代裡,也沒有哪個宦官能專權。

三、明朝的宦官與朝臣彼此牽制,是皇帝在居中制。

明朝宦官專權,甚至能威脅皇權,為何卻會輕而易舉地被皇帝除掉?

明朝皇帝在吸取了前面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之後,真正的做到了“以史為鑑知得失”,他們當然深知,漢唐兩朝因為宦官專權,而導致皇權旁落的歷史教訓!

因此明朝皇帝們將制衡之術,玩得爐火純青。且看那有名的信用宦官的皇帝,比如明武宗朱厚照,他對劉謹也是既用又防的,而且在明朝的朝堂之上,始終有一批大臣不買劉謹的帳。這是什麼原因?還不是因為皇帝為了制衡宦官,而有意為之的!明武宗是這樣,其他皇帝也差不多。

沒有皇帝的旨意,任憑宦官的權力再大,也無法自行其事。因此也可以說宦官所整的人、害的人、打擊的人,都是皇帝想整、想打擊,而又不方便直接出手打擊的人,宦官只不過是皇帝利用的工具罷了。

明朝朝臣有一個怪現像,他們善於空談者多,務實者少。許多人為了某些“原則問題”,甚至不惜與皇帝對著幹,許多明朝皇帝為此而頭痛。為了制約與壓制朝臣們,某些明朝皇帝便想出了,利用”自己人“去制衡朝臣的辦法。

明朝內閣的權力也在後期得到了加強,從而形成了皇權與閣權竟爭的趨勢。為了大權獨攬、制約內閣的權力,明朝皇帝便開始釆取在朝臣之間“摻沙子、挖牆角”的方法,利用宦官去分化朝臣,使其權力不能過渡膨脹,已至影響到皇權。

也因此宦官們才得以在表面上操弄權柄,但是真正的權力,還是掌握在皇帝之手的。宦官們在無法全面控制朝臣的情況下,又怎麼可能反過頭來反噬皇帝?而朝臣中不買宦官帳的,有骨氣之人也不少。就樣就便於皇帝居中制衡,大施互相牽制的手段!

綜上:明朝的宦官儘管得勢,但是卻始終只是皇帝手中利用的,棋子與工具罷了,最終執掌裁決權的還是皇帝。也因此明朝宦官的權勢,是由皇帝的好惡來決定生殺予奪的。他們的權力是無法同,漢唐時代的同類相提並論的。

明朝宦官專權,甚至能威脅皇權,為何卻會輕而易舉地被皇帝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