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cnog程2020-06-14 11:50:56

大草包空軍戈林司令想展現德國空中優勢想立功了,希特勒只好讓陸軍休息一下,結果天氣突變戈林沒有轟炸,給了英國人和法國人三天時間。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莫邪青鋒2018-09-06 09:19:25

希特勒犯下如此重大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三條:

第一,相信了德國納粹空軍元帥戈林的鬼話,戈林看到德國陸軍勢如破竹橫掃歐洲大陸,空軍雖然也取得重大戰果但是和陸軍迅速擊垮波蘭、法國的戰績相比還是太遜色了。因此戈林向希特勒保證德國空軍就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殘部。

第二,希特勒希望儲存裝甲部隊的實力為後續進攻蘇聯積蓄裝甲攻擊力量。

第三,希特勒低估了英國,這一老牌海軍強國動員全國民用船舶參與搶運的強大力量。本來希特勒希望依靠空軍和潛艇的攔截實力以最小的代價讓英法聯軍全軍覆沒。事實上最初搶運的兩天,英法聯軍的大型軍艦運輸可謂一敗塗地,在德國U型潛艇和空襲攻擊下近萬名官兵葬身魚腹。好在丘吉爾迅速改變策略,改用徵集全國民用小型船隻參加搶運。面對英法群起的運輸大隊,以及大量驅逐艦的保駕護航下,最終德國潛艇無法逐一下手,只能有限的攻擊一些較大運載量的船隻,從而讓英國人完成了這一史詩般的海上大撤退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津城沐雨2018-02-21 13:50:10

希特勒是“不小心”放走的。

當時德國橫掃西北歐,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荷蘭比利時方向突破英法防線,德國裝甲部隊一路追擊,把英法聯軍38萬的軍隊壓縮在敦刻爾克地區。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但是,德國的裝甲部隊進攻速度過快,後勤一時難以保障,希特勒擔心孤軍深入會中了英法軍隊的圈套,下令裝甲部隊暫停追擊,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而正是這一命令的下達,給英法軍隊從敦刻爾克撤退贏得了時間,當希特勒獲知英法軍隊的真實情況後,命令部隊繼續追擊,並命令空軍對正在撤退的英法聯軍進行打擊,但是為時已晚,最後英法聯軍三十多萬人成功從敦刻爾克撤退。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戰略論2018-02-15 06:42:16

以當時德國面臨的情況來看,希特勒的選擇不無道理。我們現在覺得希特勒犯了致命的錯誤,那都是後話,讓你去希特勒的位置選擇,說不定也是和他一樣的決定!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當時讓希特勒在敦刻爾克做出暫停進攻的重要決定,是源於英法聯軍的一次戰術性的反攻行動。

1940年5月20日,德軍的裝甲主力已經突破色當,正全力向法國的縱深挺進,以合圍其主力。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已經被包圍,這時英法聯軍發動了一個戰役性的裝甲反擊以圖開啟包圍圈,使聯軍突圍。約兩個師的聯軍配備150輛左右坦克對當面快速挺進的德軍的裝甲前鋒第7裝甲師發起進攻。英軍的瑪蒂爾達重型坦克給德軍造成了很大得恐慌,其75毫米的正面裝甲,使德國的主力反坦克火力37毫米戰防炮毫無作用。德國的步兵部隊開始潰退,最後靠師長隆美爾的親自指揮,將後方的師屬榴彈炮和高射炮營所有的火力集中對英國坦克轟擊,才暫時阻擋住聯軍的攻擊,隨著德國坦克團的趕來,雙方發生激烈的坦克戰,聯軍撤退。德軍損失坦克9輛,聯軍6輛。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雖然德軍阻止了聯軍的突破,但是聯軍裝甲部隊坦克的巨大的威力,給了德軍很大的震動!當時坦克戰德軍出動的是最精銳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其結果是德軍坦克損失還是大於聯軍。德軍的裝甲叢集司令很快把報告交給德軍統帥部以告知聯軍坦克的威力。這個情況引起了希特勒的很大憂慮!

這時我們再來看敦刻爾克的情況,此時德軍裝甲前鋒已經突至敦刻爾克附近,除敦刻爾克的30餘萬聯軍外,德軍已經將未來得及撤退的約100萬聯軍包圍,其覆滅是遲早的事。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如果敦刻爾克的聯軍不選擇撤退,而是向當面德軍發起攻擊,其坦克將對德軍裝甲部隊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會迫使德軍後撤,致使德軍的包圍殲滅意圖徹底破滅,使被包圍的聯軍主力可以安全撤退,如此,對於德軍是災難性的,德軍很有可能再次陷入苦戰中,難以短時間沒打敗聯軍,最終再次陷入兩線作戰。

當時的德軍裝甲部隊在連日進攻中,實際可以作戰的坦克已不足一半,戰鬥力自然下降許多,希特勒害怕他的進攻王牌被聯軍打敗或遭重創。而那次德軍最好的坦克對付聯軍坦克都損失大於聯軍,這個情況更加加劇了希特勒的猶豫。

事實上,下達停止前進的命令並不是希特勒一人的主意。在這個之前,希特勒跟龍德施泰特將軍做了一次長時間的交流,就於當下德軍是否該實行追擊。很顯然龍德施泰特的觀點和之前德軍的報告最終促使了希特勒下達停止前進的命令。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他們要的是西線的勝利,所以在被圍的近百萬聯軍和敦刻爾克的30萬聯軍之間,他們選擇了前者,只有徹底的吃掉那聯軍主力,才能宣告這次合圍的成功,他們不敢拿西線的命運去同那30萬聯軍做賭博。同時這些撤退的聯軍無論如何在短期內難以武裝起來並再次投入西線,沒有了這30萬軍隊,德軍佔領法國將毫無懸念!因為法國剩下的只是那些二線部隊了,戰鬥力很差。

所以如此來看,希特勒的選擇是不無道理的,誰敢為了那三十萬軍隊去冒有可能整個西線失敗的險?

如果你是希特勒,你會嗎?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不沉的經遠2018-12-21 08:42:09

因為側翼的隆美爾向龍德施泰德報告,

至少有5個師的敵軍在幾百輛坦克的配合下對他發動進攻——實際上英法聯軍反擊的兵力只有一個步兵營和1個坦克連。

接到隆美爾這個報告以後,加上前線各部隊指揮已經陷入混亂,5月24日早晨,龍德施泰德向前來視察的希特勒請求:讓A集團軍停止進攻,在現有位置等待步兵部隊上來,同時阻擋英法聯軍撤退的路線。

希特勒對這個意見表示贊同,認為裝甲兵應該留著下一步的對法作戰,於是批准了這個建議,同時要求在北面的B集團軍立即加緊進攻,消滅包圍圈內的英法聯軍。

龍德施泰德隨即下令A集團軍停止進攻。但是由於B集團軍攻擊並不順利,而且英法聯軍有從海上撤退的跡象,5月26日希特勒隨即下令A集團軍恢復攻擊,但是遭到英法聯軍的有力抵抗,最終未能突破防線,大批英法聯軍士兵得以順利撤到英國。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謝金澎2019-05-29 20:00:31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對於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的種子部隊全部集聚到了敦刻爾克港口,按照德軍的攻擊力完全可以全殲敦刻爾克的所有軍隊,但是關鍵時刻希特勒卻下令停止攻擊,讓英法聯軍撤退到了英國本土,為英國後來的諾曼底登陸戰役訓練出了上百萬軍隊。

希特勒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一說希特勒輕信了空軍司令戈林對空軍能力的誇大其詞,認為空軍的轟炸可以解決掉30萬英法聯軍;

另一種說法是德軍的坦克經過高強度的衝擊和戰爭,已經是強弩之末,難以再進行大規模的戰役;

最後有人認為希特勒想跟英國談判,不想把事情做絕。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我認為,第一說無法成立,自己的空軍到底有多少實力,多少能力,作為戰爭總設計總指揮的希特勒不可能不掌握,再說,透過空襲消滅30萬軍隊是完全不現實的。最終還是要依靠地面部隊的配合圍剿才能實現全殲或者迫使其投降。

要知道敦刻爾克是港口,如果不在那裡對他們進行最後的絞殺,這30萬人一到海上,以德英海軍實力對比,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逃出生天而望洋興嘆。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對於第二說法,雖然確實有一些道理,德軍的坦克部隊需要休整也是事實,但是一個法國都打下來了,集中力量消滅這三十萬軍隊完全不是問題。而且法國已經投降,德軍在整個歐洲大陸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以希特勒的做事風格,他完全可以集中力量消滅或者是迫降這三十萬大軍。而且說德軍因為坦克戰鬥力不足了完全是瞎說,AB集團軍的主帥古德里安接到這個莫名奇妙的命令曾經仰天長嘆,他是一線指揮,坦克還能不能衝鋒他會不清楚?

對於第三種說法,我覺得也不盡然,既然是想要談判,那就得在戰場上讓對手輸的越多條件越有利,何須再做那個人情?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雖然歷史上沒有記錄希特勒做這個決策的過程,但是以我猜想,希特勒雖然對猶太人實行了種族滅絕,在進攻蘇聯的時候也手段殘忍,不過其對西歐國家始終還是手下留情了。因為到他失敗的時候,他始終都還在唸叨他要領導自由散漫的西方打敗遵守秩序的東方,否則,西方終究要輸在東方手裡來看,希特勒本身還是把西歐國家看成是德國必將統治和融合的自己人的。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法國投降後,希特勒已經把西歐看作是德國的永久地盤,把西歐人看著是自己的人民了。所以他在得到法國後,心情大好,無意趕盡殺絕,增添西歐內部的仇恨和反抗情緒。

此其一,其二、希特勒對於這三十萬人撤退到英國也沒有怎麼放在心上,他認為整個歐洲大陸都落入了自己彀中,英倫三島那個彈丸之地也不過是砧板上的肉,遲早要吃進口裡。事實上,那個時候希特勒已經在策劃攻打蘇聯了,如果到時候能夠壓迫英國投降,這三十萬人就是德國的生力軍,為攻打蘇聯添磚加瓦。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英國的丘吉爾不是法國的亨利·菲利浦·貝當,打死不投降,還對德國進行海上封鎖,把希特勒的計劃全部打亂了。放走這三十萬軍隊不但沒有成為德軍攻打蘇聯的生力軍,還成了要德軍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國家人文歷史2017-11-28 20:31:15

有關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討論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軍事歷史話題,其中關於為什麼希特勒要在勝利在望的時候下令停止追擊英法軍隊,最終導致了戰略上的失敗這一問題,也有很多人都討論過了。

在很多人的猜測中,希特勒下令停止對英法軍隊趕盡殺絕,從而給了他們撤退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希特勒還希望可以與英國結盟,所以下手留有餘地。不過這種說法可信度並不高,畢竟在之前的很多戰役中,德國軍隊攻打英國軍隊還是挺狠的,並沒有留餘地,更何況這個時候。就連丘吉爾本人對這種說法都是嗤之以鼻。還有的說法認為希特勒不願意誤傷了敦刻爾克附近的荷蘭地區,這一說法主要源自於他對於種族之上的這種病態追求。不過這個可以說也是無稽之談。

如果單看當時的作戰部署的話,更有說服力的是戰略部署上的一次重大失誤,而其中空軍的頭兒戈林負有很大一部分責任。攻打英法的時候,其實希特勒在國內仍然沒有到達地位穩固的時候,當時的陸軍對他仍然頗有微詞,很多人覺得發動這樣一場戰爭並不是明智的,並且也瞧不上希特勒的出身。而對於希特勒來講,更希望透過勝利來進一步穩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對於戈林來講,則是想要搶功,畢竟之前陸軍幾乎所有的風頭都出盡了,空軍作為一支新興的力量,需要上位的成績。希特勒也許在戈林身上看到了讓陸軍灰頭土臉的機會。所以部署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主要以空軍的攻擊為主。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但是希特勒沒有料到的是,德國空軍對於海戰還有海灘站並不擅長,許多炸彈掉到鬆軟的沙灘上並不能立馬爆炸,並且空軍對於襲擊船隻也沒有經驗,所以幾乎是一團亂,而這個時候裝甲部隊再上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總體上講,這次主要是一次錯誤的戰略部署導致。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DDG的老船塢2018-03-30 08:34:08

所謂敦刻爾克德軍不乘勝追擊,應該是指希特勒下令裝甲部隊暫停48小時那檔子事,一般來說,這事的鍋都是希特勒和戈林胖子來背,國防軍的將軍元帥們個個把自己打扮的偉光正,於是什麼希特勒要放英軍一馬啦,希特勒要和英國講和啦就都冒出來了。問題實際情況呢?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隆美爾吹噓擊退5個師的反擊引發了老將們對側翼安全的擔憂

首先引發這個問題的,是5月21日英軍在阿拉斯發起反擊,給了隆美爾的第七裝甲師一個悶棍,雖然因為協調問題實際參戰的英軍不過旅級單位——兩個步兵營和兩個坦克團(英軍坦克團實際上是營級建制),一共兩千來號人和七十多輛坦克,雖然英軍最終被打退並損失了大半坦克,但是第7裝甲師也損失慘重,於是隆美爾驕傲的宣稱,他打退了敵軍五個師的進攻!隆美爾的牛皮成功的引發了以A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為代表的老將們的“馬恩河恐懼”,22日,法軍步兵和坦克部隊在康佈雷再次發起反擊,這進一步加深了老將們和希特勒對裝甲矛頭側翼的擔心,這個時候德軍內部關於是否要暫停裝甲部隊進攻等待步兵跟上的爭論,以龍德施泰特,第四集團軍司令克魯格為代表,包括裝甲叢集司令克萊斯特在內都支援暫停進攻,而總參謀長哈爾德則支援古德里安為首的裝甲部隊軍師長們繼續進攻的意見。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暫停令並不是放英軍撤退,而是給了英國遠征軍和法國第一集團軍重組防禦,逐次抵抗並撤退到敦刻爾克的機會,看態勢圖就知道,實際上24-26日的戰線距離敦刻爾克還有一段距離,而德軍26日恢復進攻後要到28日才打到敦刻爾克城下。

顯然官司最後打到了希特勒那裡,24日希特勒訪問了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群司令部,顯然希特勒最終支援了龍德施泰特的意見,當天就釋出了禁止裝甲部隊進一步推進的命令,按照老將們的想法,裝甲部隊應該停下來鞏固側翼,等待步兵和炮兵跟上來再解決英法聯軍,這個時候戈林胖子又跳出來拉仇恨,聲稱空軍就可以解決包圍圈裡的敵人,戈林這是習慣性拍馬,不過也給自己弄了口大鍋。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龍德施泰特在促成暫停令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正是他最終說服希特勒同意暫停進攻

裝甲部隊暫停持續了大約48小時,26日希特勒接到報告說英軍正在利用敦刻爾克港口撤退,於是暫停進攻的命令立即被取消,但是此時為時已晚,敦刻爾克英法聯軍利用這48小時已經重整了防禦,尤其敦刻爾克港不再是前兩天防禦薄弱的狀態,德軍雖然經過休整也無力快速突破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防線,只能眼睜睜看著一船一船的聯軍撤回英國,最終到6月4日發電機行動結束,20萬英國遠征軍和近14萬法,比,波蘭部隊撤到了英國,只有最後斷後大約3-4萬法軍最終被俘。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其實敦刻爾克暫停進攻的命令並非希特勒主動提出的,戈林也僅僅是事後拍馬,實際上法國戰役期間希特勒並不像後來莫斯科戰役之後那麼偏執,而是很能聽得進將軍元帥們的意見,顯然最後是龍德施泰特說服了希特勒(當然和其他納粹將帥一樣,龍德施泰特戰後死不認賬),當然,這也和希特勒自己同樣擔心側翼有關,而且顯然老將們和希特勒也希望為之後法國戰役第二階段儲存裝甲部隊實力,當時誰都不知道法國人正在全力拼湊的魏剛防線如此不堪一擊,而且裝甲部隊長途奔襲數百公里之後,本身的機械狀態和補給情況也非常令人堪憂,加上敦刻爾克一帶河道縱橫沼澤密佈,被認為是不適合裝甲部隊進攻的地形所以希特勒最終採納了老將們的意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至於戈林胖子,那純粹是個出來跳梁背鍋的小丑而已。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所謂希特勒放英軍一馬之類的說法則純屬扯淡,如果真要放英軍一馬,希特勒吃飽了撐得在26日發現英軍撤退跡象之後立即下令恢復進攻?希特勒和老將們純粹是低估了英國的運輸和組織能力而已(英國人自己也低估了,最初英國人認為能撤出6-7萬人就燒高香了),他們只是認為背靠海峽的英軍已經是甕中之鱉,遲早能吃掉。實際上暫停進攻的命令也並非是給了英軍撤退的時間(暫停令是24-26日,英軍26日才開始撤退),而是給了英法聯軍撤退到敦刻爾克重組防禦的時間。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順帶再說一句,所謂英軍賣隊友不讓法國人上船的說法也是不準確的,從26日撤退開始到29日之前法軍統帥部和包圍圈內的法國第一集團軍司令部都多次嚴令禁止法軍放棄國土撤往英國,擅自撤退者以逃兵論處!直到29日晚才撤銷撤退禁令,也就是說之前登船的法軍都是違令的逃兵,而29日當夜就有一批法軍登船撤退。所以說英軍在法軍司令部取消禁令之前拒絕逃兵登船也是很正常的做法。而撤退中最令人噁心的一幕是,6月4日最後一批接運尚在防線上成建制抵抗的法軍的英法混合船團抵達港口之後,從城裡突然湧出了數萬法國潰兵湧向碼頭,這些人是前幾天既不參加防禦戰,也不敢頂著轟炸去碼頭海灘等待統計撤退的逃兵,這批人佔滿了最後一批撤退的船位,導致防線上奮戰的部隊大多數撤退下來時已經無船可上只能束手待斃。實際上最後撤到英國的法軍,絕大多數也都被送回法國參加6月5日開始的第二階段作戰,而其中只有少數人有幸再度跟著英軍從瑟堡等港口再次撤出,絕大多數人最終沒有逃脫被俘的命運。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榮華之武器堂2019-10-01 07:23:56

這個類似的問題之前回答過,突然停止攻擊原因是擔心來自東方的威脅。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1940年5月23日,即希特勒下令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前一天,蘇聯開始在羅馬尼亞邊境集結軍隊,並告訴德國“比薩拉比亞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如果羅馬尼亞政府拒絕接受,蘇聯決心使用武力。” 儘管在雙方的秘密協定中比薩拉比亞是與蘇聯勢力範圍,然而德國最擔心的是萬一羅馬尼亞不接受,蘇聯付諸武力並乘勢吞併羅馬尼亞怎麼辦?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因為當時的羅馬尼亞屬於中立國,而此時德國主要石油進口國就是蘇聯和羅馬尼亞,羅馬尼亞是當時歐洲僅次於蘇聯的第2大產油國,1941年石油產量558萬噸。

戰前德國所需石油大部份靠進口,1939年進口量達到517萬噸的歷史最高峰。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開始對德進行海上封鎖,德國只能就近從歐洲進口,進口量大減。1940年德國生產石油130萬噸,進口石油230萬噸(150萬噸來自羅馬尼亞);1941年德國進口石油237萬噸,其中從羅馬尼亞進口209萬噸,上半年從蘇聯進口28萬噸。從1941年下半年起,羅馬尼亞成為德國唯一的石油進口來源地。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德國最擔心的就是㘝羅馬尼亞被吞併,德國就失去了石油進口來源,將無法支援戰爭。對於蘇軍陳兵羅馬尼亞邊境,德軍最好的措施就是靜觀其變,將裝甲部隊做為機動預備力量,萬一東線有問題可以及時增援。如果東線平靜的話,也可以投入西線加強對法國等的進攻,畢竟自身石油儲備有限。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從日後德軍的表現來看,確實出於這方面考慮。此後蘇聯陳兵邊境之後,安靜了20多天,直到6月15日才開始行動。在此期間,德軍已經基本結束法國戰役,雖說放走了敦刻爾克30多萬盟軍部隊,不過對於全域性穩定倒是有所幫助。不得不說,在德軍西線已經基本達成戰役目標,主力可以隨時增援東線情況下,蘇聯依然在6月中旬“收復”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之後又佔領波羅的海三國。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試想如果在5月份德軍東線兵力僅有5個師的時候,發動對德國進攻的話,德國如何應對?所以敦刻爾克德軍的行動的確是不得已為之的難言之隱。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木説歷史2020-06-18 20:10:04

我是木說,我來t談談我的看法。

面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數十萬的英法聯軍,希特勒下令前線的裝甲軍團停止追擊錯失圍殲英法聯軍有生力量的大好機會,這批撤往英國的33萬多人的聯軍也成為日後反擊諾曼底的主力。

為什麼希特勒近在咫尺卻下令停止追擊,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希特勒錯誤的估算了英法聯完成撤退的時間,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希特勒認為英軍需要持續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全部軍隊的撤退工作(實際只用了7天)。希特勒這樣認為並非完全道理,當時的法國境內雖然德軍並未完全掌握制空權,但是在開戰之初德軍空軍確實佔據了強大的空佔優勢(這一優勢直到英軍的“噴火”式加入才打破),因為希特勒掌握這樣的優勢所以他可以利用空軍極大的削弱擠在海灘等待撤退英國軍隊的實力並且最大限度的拖延英軍撤退的時間。

其二,英軍掌握當時德軍最不能企及的海軍力量,這是英軍安身立本的基本,希特勒大有利用等敦刻爾克的大撤退的機會利用空軍打擊英軍海軍的企圖。畢竟固定在海岸邊不懂的軍艦是轟炸機最好的靶子,沒有了強大的海軍,英國就沒有了繼續作戰的基本。這一點在“發電機”計劃開始之初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快丘吉爾下令現役戰艦不允許參與此次救援行動而破產。

其三,英德依然在繼續談判,對於德國而言英德的矛盾是“自家兄弟”之間的矛盾,而對於蘇聯才是“仇人與敵人”之間的矛盾;希特勒意志寄希望能夠與英國和解談判,在獲得一定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保持西歐的穩定轉而繼續力量共同對付蘇聯(為什麼希特勒那麼仇視蘇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的發文中有詳解),因此此時的敦刻爾克撤退的英法聯軍日後很有可能成為與自己共同對抗蘇聯的友軍所以希特勒不願意“同室操戈”。

其四,希特勒的目標是法國巴黎,他需要儘快結束對法作戰。古德里安的裝甲集團在法國境內一路狂飆讓遠在後方的希特勒又驚又喜又怕,驚的是德軍進軍神速完全超出了他的最樂觀的估計,喜的是法軍反應遲鈍,德軍勝券在握,但是怕的是裝甲部隊衝得太快後勤補給跟不上,沒有油料和彈藥的坦克部隊和“鹹魚”沒有區別,因此此時的德軍裝甲部隊確實需要休整與補充。

綜上所述,之所以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前希特勒下令停止追擊,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此時的裝甲部隊需要休整也沒有到要與英法不共戴天的地步,反正英軍一時半會也撤不完不如用空軍消耗下順便幹掉英國的海軍是再好不過了。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宇澤歷史2019-06-05 13:07:52

在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德國軍隊本可以一舉吃下這龐大規模的英法聯軍。但是希特勒卻在英法聯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下令德軍停止追擊,最終英法聯軍順利的撤出了敦刻爾克,離開了西歐大陸。

那麼希特勒在敦刻爾克的戛然而止,默許英法聯軍的撤退,放虎歸山。難道當時的希特勒還另有其他顧慮,或者是追趕而來的德國軍隊吃不掉這一規模龐大的英法聯軍嗎?至於,希特勒為何要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下令德軍部隊停火,這恐怕還得從敦刻爾克大撤退階段的前前後後開始看起。

敦刻爾克大撤退前後與希特勒的戛然而止

早先的英法聯軍在德國閃擊波蘭之時,當時的英法兩國就一直推行“綏靖政策”,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直到德軍部隊將矛頭轉向直至西歐的時候,德國開始逐步攻佔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一些小國,並繼續向法國進攻之時,才標誌著英法兩國綏靖政策的終結。

雖然在西歐大陸上的小國都紛紛相繼投降之後,還是留下了法國這個陸上強國在負隅頑抗。雖然此時的戰火併沒有波及到英倫三島,但英國政府也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英法聯軍沒有在挪威抵禦住德國軍隊的武力,國民也噓聲一片。對於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思想,英國人民越發反感,最終推舉了丘吉爾作為英國的新任領導者。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丘吉爾上任之後首先拜訪了法國,在得知法國即將戰敗投降的訊息之後,這令丘吉爾驚歎不已,但他仍然表示要繼續同德國法西斯戰鬥到底的決心。為此,決定將在法國境內的遠征軍撤回英國國內,以儲存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曾向歐洲大陸派出了10個師的兵力與法國人並肩作戰。直至1940年5月法國戰局開始前,仍有9個師的兵力部署在法國北部邊境。

但此時德國軍隊的主力40個師的兵力已經到達了英吉利海峽沿岸,那麼規模龐大擁有近40萬人的英法聯軍如何安全的在第一時間從法國大陸撤回英國呢?很顯然,擺在丘吉爾面前的是個難題,為此,在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丘吉爾最終下令制定“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也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

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透過30艘渡船、12艘掃雷艦每天從法國沿岸的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撤離10000人,為了儲存實力用於今後的反攻,在大撤退中,英國遠征軍所攜帶的一切重型裝備全部被丟棄在法國大陸上,雖然儲存了英軍的有生實力,但也迫使英國在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1940年5月26日“發電機計劃”行動執行之前,原先計劃的三個港口中,就已經有兩個港口被德軍佔領,無奈之下的英國渡船和英法聯軍的40萬人就只能擠在敦刻爾克這一個小港口之中。但是對於敦刻爾克來說,該地也並不是異常的平靜。在英法聯軍的身後有德國主力部隊的追擊,而在英法聯軍撤退的敦刻爾克以及航線上還有德國飛機的狂轟爛渣。由於英軍缺少足夠的運輸船,只能在當地徵用船隻,一時間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行動中,除了英國派出的運輸船之外,還有著數量眾多的各式中小型船隻——漁船、遊艇、渡船、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汽艇甚至是搖槳的小帆船。先後共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總計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而此時的英國皇軍也沒有閒著,更是派出了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6其他艦艇前來執行救援行動。

但是德軍也不是吃素的,僅僅在5月27日,德國空軍就在敦刻爾克投下了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將整個敦刻爾克幾乎夷為平地。由於缺乏小型船舶充當擺渡船,在敦刻爾克撤退的第一天,英軍只撤回了7000多人,與40萬龐大的英法聯軍相比,這微小的數目,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與此同時,英國也派出空軍部隊來掩護在敦刻爾克中撤退的英法聯軍,也給予了整個“發電機行動”幫上大忙。

當然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過程中,除了依靠英國空軍、海軍和英國人民以及英法聯軍的力量之外,最令人費解的就是希特勒的罷兵。當5月24日,古德里安集結好進攻敦刻爾克的坦克群,要對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進行全面掃蕩之時,給予英法聯軍最後一擊之時,希特勒卻命令古德里安的坦克叢集停止了三天之久,這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也讓德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英法聯軍快速建立起防線和加緊撤退的步伐。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至於希特勒為什麼要下這樣一道命令,讓明明一擊處於上風的德軍停滯下來,本可輕鬆殲滅這40萬人的英法聯軍,為何卻停下了腳步,難道是德軍的後方出現了問題,可當時的德軍後方完全是呈現穩如泰山的局勢。

根據後續的資料記載,有人猜測出希特勒當時下達這一命令是為了政治目的,緣由是希特勒並不想得罪英國人,因為他將英國視為其進行全球戰爭的潛在夢遊,其次倘若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全體被俘的話,必定會加深英國與德國之間的仇恨,所以希特勒願意“放虎歸山”,緩解兩國的敵意。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對於這種猜想並不持肯定態度,對於希特勒在敦刻爾克下令罷兵的緣由,我個人認為還是希特勒考慮了敦刻爾克當地的自然環境之下才做出的決定,因為敦刻爾克當地地勢低窪,河渠縱橫,並不適宜坦克作戰。剛好在此時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又主動請纓作戰,利用德國空軍部隊的轟炸機來消滅在敦刻爾克撤退的英法聯軍,但事實上德國空軍在敦刻爾克卻沒有起到顯著的效果,最終致使德軍錯過了封鎖包圍敦刻爾克的最佳時機,當希特勒已經反應過來之後,才派出古德里安出擊,但為時已晚。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最終,英法聯軍在2。8萬餘人陣亡,4萬人被俘的戰況下還是順利的撤出了33。8萬餘人。但伴隨著敦刻爾克大撤退勝利的結局,則是英法聯軍付出了丟棄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的代價。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文|宇澤歷史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導演沈慕白2017-09-14 17:52:46

最近電影《敦刻爾克》的全國上映,引起了國人對於敦刻爾克戰役的思考,有很多人產生了疑問,希特勒為什麼停止向敦刻爾克進攻呢?戰爭永遠不能孤立地去看待,一定是政治、經濟的延續,以及多種因素的綜合比拼,下面談談英法為什麼能夠順利地從敦刻爾克撤出,而希特勒為什麼沒能抓住這個絕佳的決戰點?

1、

很多人以為希特勒下令停止了進攻?其實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我特地去研究了相關史料,希特勒從來沒有下令停止進攻,因為他比誰都清楚閃電戰的重要性,他不可能放過這個決勝點。客觀上,德軍停止進攻,是因為當時的一線司令自己下的命令。而一線司令下令停止進攻也因為敦刻爾克的地形不利於坦克戰,都是一些海灘溼地,德國最主要的兩個坦克師都放在追擊英法聯軍上,一線司令不希望因為地形問題報銷了自己的主力,這種長途奔襲追到最後,被一波反推主力的戰例實在太常見了。

2、

德軍的海軍完全不是英國的對手,追擊到敦刻爾克的時候,德軍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了,進一步攻打敦刻爾克,必然會面臨英國海軍的鉅艦大炮的轟擊,而德軍的坦克師很可能成為靶子。雖然說德軍的空軍當時處在無敵狀態,但對付海上軍事力量,並構不成毀滅性的打擊。這受到了當時軍事情況的限制。

3、

希特勒並不想徹底啟用英國,他反而有一種僥倖心理,如果能夠讓英國軍隊體面地撤出敦刻爾克,說不定就不會再染指歐洲大陸的戰役,為以後少一個勁敵來做鋪墊。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一老沈一2017-09-10 21:46:03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感謝邀請。

“希特勒為什麼停止向敦刻爾克進攻?”這個問題,二戰之後就一直有許多人在探討,各種分析仁者見仁。

我想,聽聽威廉。夏伊樂的意見可能比較靠譜。

威廉。夏伊勒,美國人,二戰之前和戰爭爆發初期,曾任美國環球新聞社和哥倫比亞廣播系統駐德記者多年。他根據戰後繳獲的納粹德國大量檔案和審訊記錄、戰犯日記以及親身經歷,用五年半時間寫了《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這是一本很有史料價值的著作。

關於希特勒下令停止向敦刻爾克進攻,夏伊勒給出的解釋是能夠令人信服的。

1940年5月24日,德軍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隊突破盟軍防線,抵達距離敦刻爾克只有約50公里的阿運河。英國遠征軍9個師、法國第一軍團的10個師和比利時軍隊被困在一個狹小的區域。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5月24日晚上,德軍最高統帥部發出希特勒的緊急命令,強令德軍坦克部隊不要再向前推進。這使英、法、比利時軍隊有了“意外的、重要的喘息機會”,並迅速完成了33萬多名軍人的渡海大撤退。

希特勒為什麼發出這一指令?夏伊勒所揭示的真相是:

第一,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在當時的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和空軍司令戈林慫恿下,不顧當時的德軍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和陸軍參謀長哈德爾的激烈反對,強行下達的。

第二,希特勒下達這一命令的表面原因,是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損失嚴重且敦刻爾克地區不適合坦克作戰。同時,希特勒相信戈林的保證——他的空軍部隊完全能夠單獨消滅被包圍的敵軍。

第三,希特勒下此命令的政治考慮,是因敦刻爾克屬日耳曼人後代佛蘭德斯人居住的地區。希特勒曾得到他們的積極支援,他想回報他們,以繼續獲得其支援。這是希特勒親口對哈德爾做的解釋。

第四,希特勒當時認為,西線戰事六個星期內將全部結束,他希望和英國達成媾和,讓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統治。就是說,希特勒並沒有下定徹底消滅英國的決心。

5月26日夜間,希特勒取消了停止前進的命令。但幾乎同時,經過“意外的、重要的”喘息之後,英國海軍部發出執行“發電機計劃”的命令,開始了載入史冊的成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以上就是夏伊勒所披露出來的當時這一事件的過程和真相。他的結論是在查閱了大量的納粹檔案,並直接詢問了事件的當事人——德軍陸軍參謀長哈德爾等德國高階將領之後得出的。

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後來嘆息說,給了英國這個喘息機會,是所有“戰事中幾個重大轉折點之一”。

對於希特勒的這個命令,夏伊勒寫到:荒唐嗎?這看起來好像是希特勒又一次突然發生神經錯亂。

也難怪,另一個美國的著名傳記作家約翰。託蘭在他所著的《希特勒傳》中,評價希特勒不過是一個軍事上的白痴。

或許歷史程序中的某些必然,就是由這樣一個個的偶然事件貫穿而成的。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寰球視野新觀2018-04-29 00:09:05

敦刻爾克大撤退主要由英軍參與,另外還包括少量的法國、荷蘭等國家的軍隊,一共有30多萬人,這些人日後也成為盟軍反攻歐洲的主力部隊。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德軍為什麼不乘勝消滅這三十萬大軍?

憑藉當時德軍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徹底消滅處於絕境之中的盟軍,停止向這支軍隊繼續進攻的命令直接來自於希特勒本人,作為德國元首,希特勒考慮的更多一些,他的理由基於以下幾點。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第一,圍師必闕,窮寇莫追。

由於德軍戰略戰術得當,在整個入侵西歐期間,裝甲部隊都沒有遭受到重大損失,但是由於長途跋涉和作戰的原因,坦克,裝甲車的磨損十分嚴重,急需修理。

此前德軍損失小,一方面是戰術安排合理,另一方面也是一直追著盟軍跑,盟軍很難做出像樣的抵抗。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盟軍在敦刻爾克已經無路可退,如果德軍貿然發起進攻,那麼盟軍一定會拼死抵抗,德軍的損失可想而知。

第二,敦刻爾克地區多沼澤。

敦刻爾克地區沼澤遍佈,幾十噸重的裝甲車、坦克很容易陷入泥沼當中無法自拔,從而成為盟軍的靶子。

裝甲部隊是德軍的利器,希特勒尤其珍惜這隻軍隊,而此時法國還沒有投降,仍然在法國南部組織軍隊進行抵抗,如果把裝甲部隊損失在敦刻爾克,接下來的戰役,德軍將會相當被動。

以後無論是進攻英國,還是進攻蘇聯,裝甲部隊都不可或缺,所以希特勒輕易不會冒險。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第三,德軍內部爭權。

進攻法國戰役當中,陸軍表現優異,搶走了所有的風頭,而德國從普魯士流傳下來的傳統當中,軍官團的勢力和影響力都十分強大,但是軍隊在希特勒上臺過程中始終處於中立態度,頗讓希特勒不滿。

空軍元帥戈林是希特勒死黨,於是趁此時向希特勒進言,不需要浪費裝甲部隊,僅靠空軍轟炸,完全可以消滅這支軍隊。

處於平衡空軍與陸軍勢力、影響力的角度,希特勒把任務交給戈林的空軍。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第四,為與英國和解做準備。

此時歐洲大陸,尤其是西歐,明擺著已經沒人能夠阻擋德軍的進攻,完成對西歐的佔領之後,希特勒的想法是向東方進軍,攻打蘇聯,而後進攻中東和印度,所以不想把精力浪費在英國身上。

如果把30多萬英國遠征軍趕盡殺絕,只會讓英國人對抗到底,為了不至於徹底斷絕和解的可能,希特勒手下留情。

德軍不進攻盟軍的後果。

英國為了撤走遠征軍,開始了“發電機”行動,陸續撤走30多萬人,負責接應的英國海軍在皇家空軍的掩護下,損失輕微。而戈林指揮的空軍也並沒有造成太大損失,德國海軍實力太弱,根本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英國軍隊匆匆撤走,留下了大批武器裝備,雖然離開的英軍幾乎手無寸鐵,但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在未來的反攻歐洲過程中,給德軍造成巨大殺傷。

希特勒的決定被認為是一大敗筆。

德軍經過短暫的修整之後,繼續向還在抵抗的法軍發起進攻,不久之後,法國投降,西歐戰事暫時告一段落。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麥田軍事觀察2019-06-17 07:09:21

這個想法建立在,一個不確定的因素之上,如果德國坦克部隊不停止進攻,那麼就能夠在最短的是間內攻佔港口,可惜這個想法不現實,那裡有幾十萬英法軍隊,正集結在那裡,還有裝備,可以一戰。只能說德軍不停下來,也可能無法前進了,德軍很難阻止大部分英法軍隊撤離,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是英法軍隊沒有戰鬥力了,而是他們急於撤退。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當時的情況下,英法軍隊面臨的是被合圍的局面,他們已經被分割在法國北部了,急於撤退,不想與德軍作戰,如果他們作困曾之鬥,德軍一樣受不了,不要忘記了撤退的總兵力40萬水平,在許多人眼中。這40萬好像沒有戰鬥力,可能得衝上灘頭就可以抓住他們,實際上都不現實。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德軍想進攻港口不容易,希特勒的命令只是限制了德軍推進的速度,由於多種原因考慮,裝甲部隊推進太快,沒有步兵支援,德軍在當時的許多判斷是存在問題,但是把問題歸結於一點,過於片面。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而知而行的歷史2019-06-15 04:53:14

二戰爆發初期,德國軍隊投入了137個師,2400多輛坦克,和800架飛機對英法聯軍發起閃電戰。在短短十幾天時間內,便將40萬英法聯軍困在了位於法國北部的狹小港口城市敦刻爾克。

這座只能容納8萬人的海濱小城,此時三面受敵,它的東面、西面、南面全部暴露在敵軍的火力下,而北面一海之隔、40海里外的陸地就是英國。而此時,他們的背後就是白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峽。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此時英國的裝甲車部隊在古德里安的部署下已經完成了最後的進攻準備,卻在最後一刻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暫停進攻。

德國的延緩進攻,給了英法聯軍逃出生天的機會。英國本土當時只有33艘戰鬥艦艇,當此危急時刻,英國政府也顧不上保密了,直接用大喇叭在全國徵集能下水的船隻,啟動了“發電機計劃”,到對岸去接人。

在持續9天的時間裡,英國共撤出了33。4萬人,遠遠超出當初預計的3萬人。同時,英國空軍也打破了德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以304架戰損拼掉了德國空軍600多架戰機。“敦刻爾克”精神也被英國民眾視為堅韌、永不言敗的象徵,鼓舞著他們走向最終的勝利。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在1940年5月23日下令停止進攻郭刻爾克,就成了一個歷史迷案。由於希特勒最後因為罪大惡極死於非命,沒有出二戰傳記,他的這一決策,成為史學家們津津樂道的探討疑點。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一般而言,希特勒可能會有以下考慮。

一,錯誤判斷。希特勒的軍事地圖顯示,敦刻爾克附近是大面積的沼澤地帶,如果裝甲部隊陷入沼澤,會喪失戰鬥力,增加戰敗風險。

二,防止誘敵深入。德軍開戰後一路高歌猛進,英法聯軍幾乎沒有像樣的抵抗。雖然法國由於排程失誤,此時全國亂城一團糟,可是希特勒不知道。法國還沒投降,而一向十分強大的法國,這次居然如此不堪一擊。這讓希特勒這個敢於發動戰爭的賭徒瘋子突然不自信起來,他擔心英法聯軍還有後續招數,就等著德軍在敦刻爾克陷入苦戰,然後法國其他軍隊從側後反包抄德軍。

尤其是頭天晚上,希特勒接到戰報,不明人數的法國軍隊正在向敦刻爾克方向邊打邊進。這支軍隊正是戴高樂帶領的一支孤軍。這加劇了希特勒的疑心,他要弄清楚英法聯軍的抵抗實力到底去到哪裡,這需要一點時間。

三,與英國媾和。大英帝國當時是世界第一強國,有著大量的還在殖民地。即使德國佔了英國的本土,缺少海軍的德國也沒有了悶了佔據英國的殖民地,只能便宜美國和日本,不管是誰,德國都不希望是這樣。德國的終極目標是向東擴充套件生存空間,他原來的計劃是與日本東西夾攻蘇聯。可是日本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了中國。如果德國能透過媾和穩住英國,同樣能實現解決一個方向的戰事,得以集中兵力進攻蘇聯。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四,空軍司令戈林爭功。戈林不希望功勞全被地面部隊搶光,就跟希特勒拍下胸脯,用空軍解決戰鬥。希特勒同意了。然而,戈林的空軍雖然給英法聯軍造成了損失,自身損失更大。最後讓英法聯軍逃出生天了。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希特勒命令暫停進攻的2天時間裡,給了英國人極為寶貴的組織時間,敦刻爾克大撤退由此上演。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島主說事2020-09-09 08:48:31

謝謝邀請,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分析。

一方面,希特勒為什麼會放跑英軍?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許多史學家認為,德軍在能殲滅英軍部隊的情況下停止了裝甲進攻,主要是希特勒想拉英國入夥,實際上,這個設想有些牽強。因為丘吉爾上臺以後,已經旗幟鮮明地對德宣戰,想加入軸心國是不可能的,這一點希特勒應該比誰都清楚,要不也不會把英軍攆到敦刻爾克。而最大的可能是德軍的裝甲部隊進展太快,步兵沒有跟上來,後勤和補給也拖得太遠,裝甲孤軍進攻,勢必引起英法聯軍的殊死一戰,那樣的結果,就可能導致德軍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裝甲部隊陷於不能突圍的境地。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有德軍對自己裝甲部隊的打擊能力缺乏足夠的信心因素在裡面。當然,坊間公認的因素是戈林承諾使用德國空軍就能解決問題,讓希特勒輕信了他這個同夥。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另一方面,英軍如何從德軍包圍圈中逃往生天?英軍順利從敦刻爾克大撤退,除了丘吉爾指揮有方,使用英國軍民船隻,運用舉國之力以外,恐怕與德軍的僥倖心理也有關係。在德軍認為,英法聯軍即使逃到了海邊,其整體進攻能力並不能構成對德軍重大威脅,德軍也是想利用兩三天時間等援兵和補給趕到,然後再圍殲不遲。但德軍的猶豫恰恰給了英軍大撤退創造了條件。希特勒根本沒想到丘吉爾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動用這麼多商船把30多萬人運過英吉利海峽。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也有人認為,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是為了給閃擊蘇聯儲存力量。這個設想並沒有足夠因素支撐。因為閃擊蘇聯與進攻西歐各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德軍統帥部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也考慮到了蘇聯地大特博的因素,閃擊戰遭遇持久戰和消耗戰的可能,德軍也估計到了,只是希特勒對自己的侵略擴張野心過於暴露,完全不顧德軍在裝備兵力上缺乏後援,在補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發動戰爭,這才是導致德軍在蘇德戰爭中失利的重要原因。

所以說,希特勒放跑30多萬英軍,完全是德軍統帥部決策失誤造成的,其它諸多猜測都是為德軍失誤找藉口罷了。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紅色手電筒2018-10-14 18:06:26

對於敦克爾克的停頓,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這個問題估計以後會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了。

對於德國來說,曼施坦因計劃的成功,使得德軍獲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本身德國對於西歐法國的進攻就是一場巨大的冒險,對於冒險者來說,心裡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對於希特勒來說就是這樣,雖然德軍裝甲部隊的進展十分順利,但是當時的德軍可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盟軍在佈下陷阱,加上英軍在前一段時間發動了反擊,對於德軍的側翼有了一定的威脅,雖然英軍在阿拉斯的反擊被德軍打退,但是對於這種孤軍深入的威脅希特勒還是很注意的。

同時坦克部隊對於城市的進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就是到了現在坦克部隊對於城市作戰都是能躲開就躲開,要是進攻敦克爾克還是要步兵部隊比較合適,而步兵部隊還落在後邊,所以也是讓坦克部隊停下來等一下步兵部隊,做好進攻城市的準備。

還有就是戈林的吹牛了,但是當時的德國空軍其實是非常困難,整個空軍都在忙著向前移動基地,轉場,運送物資,這時候德國空軍是沒有能力發動一場空中戰役的,不過戈林的牛已經吹下來了。下邊的人就得照辦,但是能不能完成就另說了。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國平軍史2018-10-14 16:24:32

法國小鎮,敦刻爾克,英法聯軍33萬大軍渡海而去,留下大批德軍在風中零亂,若有所思。

關於敦刻爾克英法聯軍何以順手撤到英倫半島,似已成了歷史懸案,歷史給出了許多答案,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似乎不能揭開歷史迷霧。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A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斯泰特擔心古德里安的裝甲軍推進速度太快,步兵跟不上有被英法聯軍包餃子之虞,所以命令古德里安停留追擊。

陸軍總參謀部的觀點與龍德斯泰特元帥的觀點一致,也擔憂古德里安裝甲軍孤軍突進的危險,也支援A集團軍群高層的決定。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況且,帝國元帥戈林,也曾向希特勒保證,僅憑德國空軍的轟炸,就能將英法聯軍殲滅在敦刻爾克海灘。

希特勒身邊的人,都支援讓A集團軍群古德里安的裝甲軍停止追擊,待在原第等後面的步兵跟上來,希特勒的意思,就按A集團軍群司令部的決定執行,其實,希特勒本人並未正式下達裝甲軍停止追擊的命令。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當時,希特勒私下確實有放英法聯軍一馬的意思,給丘吉爾一個面子,留待作為以後談判的籌碼,與英國媾合,以便德國騰出手來,集中精力攻打蘇聯。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據接近希特勒的人回憶,希特勒本人認為英國人和徳國人一樣,都是高貴的人種,所以有意和丘吉爾談判停止戰爭,就放走了英法聯軍。

所以古德里安的裝甲軍接到A集團軍司令部停止追擊的命令,感到不可思議,當時他的坦克離敦刻爾克小鎮僅10公里。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古德里安所部停止追擊,在原地待命2天后,才接到繼續進攻的命令,德軍再發起了攻擊,待攻到敦刻爾克海灘,僅留下了3萬餘名狙擊的法軍,33萬大軍已在丘吉爾政府“發電機計劃”中,乘坐各種船隻包括漁船、帆船等渡海而去。

本文由“國平軍史”釋出。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老白說歷史2020-09-07 01:05:59

在二戰早期西方盟國接連失利的“至暗時刻”裡,敦刻爾克(Dunkirk)大撤退可謂是其中屈指可數的亮點之一。儘管,正如

溫斯頓·丘吉爾

所說,“戰爭不是靠失敗打贏的”,但是這個代號為“發電機“的史無前例之行動的巨大意義在於,它為盟國儲存了日後用於反攻的大批有生力量,而英國軍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英勇表現,也成為了流傳至今的不朽傳奇。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令人費解的是,當納粹德軍完成對盟軍主力的合圍、後者危在旦夕之際,它卻突然於5月24日停止了前進。就這樣,從5月24日至27日,英國人贏得了三天的寶貴時間用於收攏部隊並鞏固敦刻爾克防禦陣地,同時組織大批艦船乃至民用船舶往返英吉利海峽,於是海上撤退行動得以從5月26日一直持續到6月4日。在為期9天的行動中,共有33。7萬名盟軍士兵逃出生天(其中包括11。5萬法軍),考慮到當時的種種條件,這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希特勒在二戰中所犯下的一個重大失誤。那麼,希特勒在此關鍵時刻下令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長久以來,人們對此莫衷一是。老白以為,希特勒此舉之動機兼有政治和軍事雙重因素,如果非要分出一個比重的話,可以說是“三分政治,七分軍事”。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既然提及政治因素,就不得不談談“帝國元帥”戈林,以及被其視為禁臠不允他人染指的納粹德國空軍。

作為納粹政權二號人物和希特勒的欽定接班人,曾經,戈林在從零開始打造這支當時堪稱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的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可是濫用藥物和“啤酒館暴動”時留下的舊傷後遺症所導致的荷爾蒙紊亂,令他在1940年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個昏庸顢頇的蠢材。當然,他並不滿足於德國空軍在西線戰役中所充當的“飛行炮兵”之角色和作為地面部隊之空中保護傘的存在,他希望可以從這個順風局中撈取更多的利益。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希特勒與戈林。

1940年5月23日,赫爾曼·戈林給希特勒位於德國西部埃費爾山區的戰時總部“巖巢”

(Felsennest,此地距德國-比利時邊境不過數十公里之遙)

打電話,戈林嘗試說服後者,由德國空軍對敦刻爾克包圍圈中的盟軍部隊施以最後一擊的時機已經到來,這理所當然是“德國空軍的特殊任務!”

戈林聲稱,西線勝利的終極榮譽,應該歸納粹黨化程度更深的德國空軍所享,而非充斥著傳統保守派人士的德國陸軍;因為這關係到贏得巨大威望的是希特勒本人,還是德國陸軍總部(O。K。H。)的將軍們。在電話中戈林也對德國空軍可以單槍匹馬完成此任務表達了充分的信心;毫無疑問,這番蠱惑對希特勒做出最終決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事實上,如果沒有以總參謀部為首的德國陸軍的默許與合作,納粹黨絕對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輕易攫取德國的軍政大權。在戰前,希特勒總體上對德國陸軍採取懷柔政策,並且保留了總參軍官階層的許多既得利益,雖說他透過增設新的指揮機構和提拔非總參的中青年軍官等途徑進行權力很透,不過對於像倫德施泰特等對他胃口的老將也還是尊敬有加。當然,納粹的本質是不允許在其治下有這樣一個獨立王國的存在,所以說,假使能用其它軍兵種的戰功來打破德國軍事體系中陸軍一家獨大的局面,或許是一個相對緩和的最佳選擇。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西線戰役期間的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左)和總參謀長哈爾德(右),他倆在戰爭早期曾與希特勒爆發過多次衝突。

其次,希特勒的決定也未嘗沒有對英國遠征軍“網開一面”的考慮。

儘管這種說法遭到了眾多歷史學家的駁斥,而且這也與德國空軍當時接收到的全殲被圍之敵的明確指令背道而馳,可納粹高層中的不少人一直幻想與英國共同統治世界,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哪怕是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希特勒大肆叫囂在歐洲大陸謀求“生存空間”的同時,也不忘反覆提及其並無意與英國為敵。他認為擁有“果敢堅毅之精神“的英語民族,是德國未來最有價值之盟友的不二選擇。他還頗為深刻地指出,

“英國只不願使德國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強國。而法國尚不願德國做一個(歐陸)強國,這是兩國的根本不同點”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而且,歐陸各強權的結構性衝突和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性對立,使希特勒還是傾向與蘇聯一決雌雄。所以,在西線的勝利幾成定局之際,如果能夠以較小的代價解決來自英國的後顧之憂,那自然再好不過。納粹高層對於“海獅行動”到底有多大把握實際上心知肚明,在希特勒看來,一方面,虛張聲勢的恫嚇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嘗試透過向英國人示好的方式達成停戰,即使希望相對渺茫也值得一試。

當然,從常識和理性的角度看,如希特勒確有媾和之意,至少應該透過外交途徑加以明確宣示,甚至是在乾脆利落地解決敦刻爾克的抵抗之後妥善安置英方俘虜,並透過第三方主動送還的方式釋放“善意”,他似無必要藉此模稜兩可和難以捉摸之手段。但是我們要注意,對於希特勒這等行事超乎尋常的政治人物來說,很多時候其行為並不能完全用常理來推斷,而且神秘主義一直是納粹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覺和富於幻想也是納粹標榜的“超人”之特質。至今仍然撲朔迷離的納粹德國副元首魯道夫·赫斯於1941年5月以所謂“和平特使”之身份孤身駕機赴英之事件,或許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極端表現。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說罷政治因素,讓我們再來談談軍事方面的原因。

據史料記載,1940年5月24日上午10時許,希特勒親赴擔任西線戰役主攻的“A”集團軍群司令官倫德施泰特上將位於沙勒維爾(Charleville)的指揮部視察(此地距離北部正在激戰的佛蘭德斯戰場尚有兩百餘公里之遙)。倫德施泰特詳細解說了當前戰局,並表達了他對南方側翼安全的深切擔憂,同時他表示,北部聯軍部隊與南部法軍部隊仍有采取協同反擊的可能性,並且,鑑於德軍機動部隊前期推進過猛,有大批坦克和各類車輛已不堪再用。所以他建議裝甲部隊暫時停止前進,以

“靜待局勢明朗化並維持我軍兵力的集中”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據當時在場者回憶,希特勒欣慰的發現,這位他所尊敬的老將軍再次與他的意見一致,他也非常贊成為下一階段的戰役節省裝甲部隊之兵力的做法。於是“元首”現場拍板,要求“無限期”停止裝甲部隊之推進的命令也隨即發出,命令檔案上還加蓋了“據元首指示”(‘By the Führer’s orders’)的印章——表明其必須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從軍事角度而言,希特勒作出此決定的動機肯定也不是單一的。

首先,他認為包圍圈中的聯軍部隊已成“甕中之鱉”,無需投入主力部隊予以攻擊,因為其組織體系已經亂作一團,透過長時間圍困就可以達成令其“不戰自潰”的效果,何況還有德國空軍狂轟濫炸的加成。其次,從地形方面來看,戰場區域由於連日降雨已經泥濘不堪,而佛蘭德斯縱橫交錯的大小運河和水道,也不適合大規模部署坦克。希特勒和倫德施泰特兩人均曾於一戰期間在這裡參加過艱苦的攻防戰,所以更容易對當地天氣和地形所造成的困難產生共鳴。第三點就是上面提到的,德國裝甲部隊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必須進行休整和補充並恢復元氣之後,才能投入到徹底擊敗法國的“紅色行動”中去。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河道縱橫的敦刻爾克地區不適於機械化大兵團的運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戰場迷霧”也影響了德軍高層的判斷,哪怕是後來舉世聞名的隆美爾等優秀將領也未能例外。5月21日,在作為敦刻爾克宏大表演之序章的阿拉斯反擊戰中,英軍只投入了兩個步兵營和不到一百輛“瑪蒂爾達”坦克(另有少量法軍裝甲單位擔任側翼掩護),結果卻給當面的黨衛軍“骷髏”師和隆美爾之第7裝甲師造成了極大恐慌,以至於隆美爾在報告中聲稱遭遇了“五個師”之兵力的部隊攻擊。這一嚴重誇大的戰報層層遞交上去後,嚴重打擊了最高統率部的信心。

此外,一戰中法國軍人拼死保衛國土的表現令當時親歷的德軍高階將領心有餘悸,他們很難想象,在德軍長驅直入在其國土腹地肆虐之時,法方的反應仍然如此之遲鈍,以至於“似乎已經完全喪失了知覺”。事實上,早在5月15日,德軍主力部隊取得第二次色當會戰的勝利,越過默茲河天險並在百公里寬的正面上達成全線突破之際,德軍高層就開始對其南部側翼的安全憂心忡忡,被“鐮割”計劃的巨大戰果嚇壞了的希特勒本人,也在驚惶不安當中於5月17日批准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關於就地防禦鞏固側翼的安排,並因此耽擱了將近兩天時間。由於他們並不能未卜先知,所以他們當時也就無法知曉,法軍所謂的“巴黎叢集”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的空架子,而甘末林的預備隊業已消耗殆盡。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在1940年的西線戰役中,只有德軍的88mm炮才能擊穿“瑪蒂爾達”II型步兵坦克厚重的裝甲。

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在當時德國國防軍當中,從普通的參謀軍官到希特勒,從前線基層官兵到集團軍指揮官,都對海洋缺乏理解。沒有人會想到,英國人能夠透過一個碼頭設施幾乎全毀的小港口,在短短數日內撤走數十萬人。作為一個大陸國家,對於海軍力量的有限認知令德國人看來,敦刻爾克包圍圈中的盟軍部隊是註定難逃覆滅之命運的,他們當時所爭論的,無非就是以何種手段,花費多少時間,用什麼樣的部隊來完成這“最後一擊”而已。

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最後時刻希特勒釋出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當然,從軍事角度來說,要組織這樣一場大規模撤退行動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沒有盟軍士兵英勇抗擊德軍的進攻,沒有最大限度地動員海上力量,沒有士兵們在撤退中嚴守紀律,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之多的主力部隊的撤離,都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敦刻爾克對於法國人來說是毀滅的開始,對於英國人來說,卻是其偉大的不列顛之戰的第一幕,德國人的好運氣,也即將隨之迎來第一個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