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懷疑探索者2018-02-02 11:38:50

“相信科學”本身沒有任何問題。要知道,我們相信科學,不是說相信科學結論就是真理,因為科學不承認真理。我們相信科學結論,是因為科學結論經得起考驗,是眾多結論之中最可靠的一個。

俗話說,貨比三家。我舉一個例子,崔永元和袁隆平辯論,崔永元說,趙忠祥沒有頭髮,袁隆平反對,說,他有頭髮呢。我們這個時候應該信誰?由於崔永元做過主持人,很可能親眼見過趙忠祥在後臺不戴假髮的樣子,而袁隆平沒有見過趙忠祥本人,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相信崔永元說的話。因為,這樣一比較,崔永元的媒體從業者的身份和袁隆平的科學家的身份,在判斷趙忠祥有沒有頭髮的問題上,很明顯是崔永元說的話更具有可靠性。如果崔永元繼續拿出趙忠祥沒有頭髮的證據,比如一張趙忠祥不戴帽子的照片,我們就認為崔永元是對的。

我再舉一個例子,崔永元和農科院的柳小慶辯論,崔永元說,轉基因木瓜有毒,已經毒死了幾萬人,柳小慶就說,你丫的胡扯,轉基因木瓜已經上市十幾年了,大家都愛吃。崔永元說,吃的越多,毒害越大,吃木瓜,人變木瓜。柳小慶就拿出科研機構的證據,告訴他,吃轉基因食品,人不會被轉基因。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信誰?崔永元是一個媒體工作者,他不懂科學,所以說“吃木瓜,人變木瓜”,而柳小慶是職業科學家,他拿的出科學證據,我們信崔永元還是信柳小慶?所以說,凡事都應該貨比三家,比一比,誰更有資格判斷事物,誰拿的出更確鑿的科學依據。

科學的本質就是科學證據,科學證據就是王道。我們信科學,不是信科學家,而是信科學家提供的科學證據。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草原獨狼2018-02-01 11:34:27

崇尚科學,但是不能迷信科學。

科學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之一,它深入探究和系統總結關於自然的知識。科學工作者要有效地開展探究未知的活動,必須採用科學方法,必須具有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他們得到的知識體系,是關於自然界的真相、本質和運動變化規律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體系。我們崇尚科學,其實就是相信科學方法,推崇科學精神,崇尚科學真理和科學思想。

科學為人類更有效地利用技術改造自然提供理論指導。科學技術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我們崇尚科學,就是把它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清醒地認識到科學在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乃至文化競爭中的重要戰略意義。

我們崇尚科學,但又不迷信科學。科學認識活動得到的真理是相對真理,有它的侷限性。哥白尼1543 年建立起日心宇宙模型,這比起地心模型要進步,然而他錯誤地把行星軌道設想為完美的正圓形;開普勒把行星軌道修正為橢圓形,得出行星執行定律;牛頓最終建立萬有引力定律,圓滿解釋了行星執行的規律,日心宇宙模型最終確立,牛頓力學被奉為經典。然而,到了19 世紀未,人們發現在高速運動領域和微觀,領域,牛頓力學暴露出其侷限性,這引發了相對論力學和量子力學的誕生。我們不迷信科學,就是不在科學已有的認識水平上故步自封,促使人類探索未知的活動不斷深化和拓展。

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令人困擾的全球問題:人口劇增、過度耗費資源、破壞生態、汙染環境等。我們不迷信科學,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技術的應用是雙刃劍,我們在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要盡力消除其負面效應,做到科學技術與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一號風手2018-02-02 00:11:58

你的想法是對的,科學就應該不斷的去質疑,而不是一味的去信任,科學的本質就是讓你不斷質疑的。只有不斷質疑才能打破常規,才能不斷的推動科學的進步,創造新的科學。

科學本身就是一個動態詞語,科學需要不斷髮展,就需要不斷的去質疑,只有質疑才會有新發展,才會有新發展。

科學只是一種理論,而不是真理,科學永遠沒有真理,但科學永遠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停下來的科學都是假科學,相信科學是相信科學的理念,而不是相信科學的理論,過度相信科學的理論就是迷信。科學的理論就是用來打破的。

人類只有不斷的打破現有的科學理論,人類才會進步,如果人類一味的迷戀現有的科學理論,那麼人類將止步不前。

相信科學理念,打破科學理論,這才是科學真正的定義。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逍遙吟遊2018-02-02 13:06:31

相信科學也許沒錯,但不能迷信科學。不可否認,科學為人類進步提供了巨大動力,但也有它解釋不了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幾億人相信神是存在的,可是科學卻無法證明他們的存在,同樣也無法證明神是存在的。現在的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很多,但不代表他就不存在。如埃及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如智利的巨大神秘鳥圖,如一些國家出現的麥田怪圈等等都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存在。而現在確有很多人打著科學的旗號招搖撞騙,行使一些卑鄙手段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東拉西扯,混淆視聽的手段,四處抹黑中醫、抹黑中國歷史、抹黑中國歷史名人,抹黑中國民族英雄,抹黑中國科學家。劉國樑之前說的一句話:請尊重你自己和你的祖先!你是流著中國血的中國人。千萬別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別以為你這樣討好別人、以為別人會看重你。我想這句話很適合這些崇洋媚外,數祖忘典的慕洋犬們。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浮木盲龜2017-11-10 16:25:38

小編大概是在問,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相信科學,其本身是不是迷信?個人認為,科學是極少數人的高階智識功能,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口頭上的相信和思想上的自欺欺人,僅僅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原始人是文明人,連迷信都算不上,其實他根本就什麼都不信,就是為了適應環境這唯一的目的。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道法自然1466524822018-02-27 11:59:31

科學本身的意義在於系統化的求證,但科學的探索精神在於懷疑,它也同樣具有二面性,對立與統一的結合,單方面的相信那是一種宗教行為,沒有進步以及積極的意義,所以單方面的相信是違背科學的探索精神。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進前向2020-04-25 00:17:04

曾經有個老道跟我說你要相信科學,然後他就御劍飛走了。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刀具技術2017-11-10 13:21:11

無論是矇昧無知的遠古還是科技發達的今天,人類都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 拓寬認知的邊界。在科技相對落後的時代,人類無法完全理解宇宙和自然的奧妙。尤其在宗教對科學的壟斷和對世俗的高壓統治下,宗教神學大行其道,上帝成為宇宙和自然的主宰和操縱者,一切人類無法理解的現象都可以歸結為神蹟。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科學不相信神蹟。

在20世紀之前漫長的時間裡,科學和宗教神學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光學作為強有力的武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我們將以光學發展中幾個重要節點為線索回顧科學和宗教神學鬥爭的歷史。

人類對光的認識可以追溯到距今2500年的古希臘。古希臘的哲學家開始思考光的本質和人的視覺機制,對後世影響最深的當屬西西里的哲學家恩培克勒多。恩培克勒多的視覺理論認為: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從人眼中湧出的光接觸到這些物體。這一荒謬的理論成為當時的主流理論,被後世許多希臘數學家和哲學家所採用。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在恩培克勒多的基礎上把數學和光學結合起來,用三角形中直線的知識解釋了光的直線傳播。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古希臘之後幾個世紀的時間裡,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衝突幾乎斷送了光學這一新興學科,但光作為宗教控制世俗的工具這一性質沒有發生變化。

直到九世紀,伊斯蘭學者阿爾·哈桑才提出全新的、科學的視覺理論: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空間中許多以直線運動的光線射向眼睛,這些光線由物體發出或經過物體反射。這一理論奠定了現代光學的基礎。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儘管阿爾·哈桑使現代光學成為可能,但直到13世紀,歐洲還鮮有人使用科學實驗的方法來研究自然,慣於宗教式武斷的學者認為上帝已經把一切學問都栽培在他們的心中,他們要做的就是隨心探取。

英國聖方濟會修士羅傑爾·培根倡導實驗科學,他系統地研究了阿爾·哈桑的光學著作。培根在對彩虹色彩的研究中有了顛覆性的發現。培根指出“彩虹是由空氣中的小水滴對光的反射和折射產生的”,並且用今天廣為人知的方法(向著太陽噴水,人眼在逆光的方向觀察)製造了“彩虹”。在宗教教義中,彩虹是那場毀滅一切的洪水過後上帝與人們的約定,表示不再降下災禍。“人造彩虹”的出現模糊了自然與神蹟的區別,模糊了神的存在。培根也因此換來了14年的牢獄之災。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科學不會因為挫折而停滯。

17世紀笛卡爾和牛頓就世界本質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作為教會的理想理論, 笛卡爾的“機械論”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機械,宇宙是一臺巨大的機器,遵循一定的法則,由上帝創造並發動。光也可以用機械論來解釋。笛卡爾的機械論認為光是不停旋轉的粒子,光的不同轉速產生不同的顏色,稜鏡對光的色散作用只是稜鏡對光的轉速的機械作用的表現。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牛頓站在笛卡爾的對立面,這位非凡的天才對光的迷戀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為了驗證光的機械論的真偽,他設計了一個絕妙的實驗:用一個稜鏡產生色散,用小孔分離色散後的某一單色光,讓這束單色光透過另一個稜鏡。如果笛卡爾是正確的,這束單色光在透鏡作用下將會產生不同的顏色。然而結果並非如此,顏色沒有發生變化,這證明了白光是由其他純淨色光組成的,否定了稜鏡的機械作用,推翻了機械論。此外,在沒有鐳射器的年代,牛頓提供了一種獲得單色光的有效方法。

17世紀光學儀器的發展是一個奇蹟。在幾乎沒有理論指導的情況下,人們製作出透明度極好的玻璃,磨製出優良的透鏡,發明出一系列光學儀器,延伸了人的視覺。

1609年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伽利略把望遠鏡對準遙遠的星空,他看到了更多的行星,觀察到月球表面崎嶇不平的地形,記錄下圍繞木星轉動的四顆衛星。伽利略所有的觀測結果都和宗教教義相違背,教會宣稱:上帝置地球於宇宙的中心,環繞地球的是一系列水晶球,上面依次鑲嵌著各種天體;所有天體都是完美的球形,在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伽利略的發現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他本人也遭到教會的軟禁。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為了“合理”地解釋人們用望遠鏡觀察到的新現象,捍衛天體的神聖,笛卡爾把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以太”的概念引入科學併發揮到極致。“以太”觀點認為宇宙充滿物質,空間和所有天體都是由與地球上迥然不同的元素“以太”構成的。由“以太”構成的月球是完美的球形,但“以太”透明、稀薄、無重力的特性使人們根本無法觀測到它,只能看到崎嶇不平的表面。隨後兩個世紀,惠更斯、菲涅爾等人用“以太”為介質解釋波動光學的成功使“以太”獲得廣泛的支援。

該怎樣打破“以太”的魔咒呢?1873,麥克斯韋在庫侖定律、畢奧—薩伐爾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推匯出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那麼由麥克斯韋方程組推匯出的光波與電磁波的恆定傳播速度是相對哪一個參考系而言的呢?從電磁理論來看,“以太”是測定光速的絕對參考系,麥克斯韋方程組只對絕對靜止的“以太”參考系才是成立的。我們能不能測量靜止的“以太”相對於運動的地球的漂移或者由此產生的光速差異呢?1887年,邁克耳孫和莫雷證明不同方向的光速沒有差異,不存在“以太”漂移。也就是說,光速的不變性與參考系的相對速度無關,“以太”並不存在。其他一些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現在還剩最後一個問題“人是由上帝創造的嗎?”早在17世紀羅伯特·虎克用顯微鏡觀察到微生物的時候,人們就有這樣的疑問“沒有被上帝選中的生命何以存在?”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用進化論代替了神創論——所有生命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髮展變化的。開爾文做了一個有趣的計算:假設太陽完全由當時能夠找到的最好的燃料構成,比如設想太陽是由英國優質煤在重力壓縮下形成的,這樣的太陽只能維持數千萬年的時間,而達爾文的進化過程需要上億年時間,太陽的維持時間遠不及進化需要的時間。達爾文至死也未能對此提出反駁。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黑體、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的建立使人們對光和能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太陽內部熱核反應產生的輻射能以光的形式來到地球,這種輻射能足以維持數十億年,給了進化過程足夠的時間。生物學、考古學、博物學的發展也印證了進化論的正確性。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

在科學和宗教神學漫長的鬥爭中,光學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光與現代科學各個學科不同領域的融合與應用,徹底打破了宗教及宗教神學對科學的壟斷和干預,使科學走下宗教神壇,成為實實在在的研究宇宙和自然的“理性科學”。

特別說明

本文的寫作初衷是為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光學的相關發展過程

沒有冒犯宗教及宗教信仰之意

主要參考資料:BBC:LIGHT FANTASTIC王鴻生:世界科學技術史方玉田、王志堅:光本性認識之發展歷程何維傑:近代對光的本性認識的三次飛躍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索94m2018-02-02 14:33:48

“迷信科學”,這句話違反了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矛盾律。既然是科學,那必然反對迷信;既然是迷信,那就不是科學。

所謂科學,歸根結底是邏輯問題。科學必須以邏輯三大基本規律和充足理由律為依據。其中充足理由律規定兩點,推理形式正確和理由正確充分。

沒有可靠的論據,任何觀點不管如何天花亂墜,都是不成立的。這些觀點都不能成為科學,就算拿傳統、愛國、善意、同情等等所謂“美好”的東西來包裝,也只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永遠成不了真。

科學就是科學,不會因為無知者的貶損而變成其他的東西。

相信科學是否違背了科學的意義?雨鶴2017-09-10 13:07:12

科學的定義是什麼?能夠清晰地講述這個概念的人很少,覺得張春興的總結是最完美的。我就不重複了。能理解到科學首先是一門學問,敘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弄清楚原理並闡述清楚其原理和原則的這樣一門學問,那我們可以說解決這個問題和形成這門學問是科學的。這當中發現其原理和原則是根本。所以說:這樣一個問題很荒唐,很可笑。完全牛頭不對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