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透過觀察身邊的朋友,我大致發現了一個這樣的規律:

第一臺車子容易選擇日系車,因為考慮到省油、質量和保值。接觸的車子多了,對比體驗以後發現德系車、美系車比日系車具有更有行車品質舒適性,然後轉向德系車或者是美系車。到最後,理性迴歸,又迴歸到了日系車。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我的第一臺車子是本田飛度,選擇飛度的原因真的是因為窮。因為窮,所以會把汽車的質量、使用成本還有保值等這些關係的金錢的因素作為買車考量重點。

講真,飛度質量確實不錯的。五年時間除了常規的保養,僅僅換過一塊兒電瓶,花了200塊錢。身邊也有日系車車主,有美系車車主,也有德系車車主以及我們自主品牌汽車的車主,就綜合質量和使用成本來說,日系車還是有一點優勢的。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相對來說,喜歡精打細算,生活還沒那麼富足的朋友更傾向於日系車。

但是日系車的不足也是格外明顯,尤其是中低端車子會有動力弱、隔音效果差、配置低、優惠少、車漆薄等問題。選擇日系車的朋友不是不知道日系車的這些不足,只是相對來說這些可以忍。魚與熊掌怎了可兼得呢?

伴隨著消費升級,結合到日系車的定位以及不足,日系車往往又成了非最佳選擇。

來了公司的途觀以後,我覺得飛度真的微不足道了。途觀是2。0T頂配車型,四驅。S擋地板油,我深刻體會到飛度的快僅僅是對POLO、致炫等同級別車型來說。途觀縱然是臺SUV,但是開起來非常紮實,有種緊貼路面的感覺,山路上真的比飛度還要好開。隔音方面,更是甩開飛度幾條街。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開過途觀、開過帕薩特、開過寶馬320、別克君威等以後,我發現日系車輕飄飄,除了省油省心之外,再也沒有多餘的優勢。如果再讓我選車,日系車或許已經不再是第一選擇。

體驗過激情,被傷害幾次,最後你會發現平凡也可貴,日系高階豪華車又成了不錯的選擇。

單位的途觀,就質量表現來說確實不怎麼樣。有天窗漏水的問題,後備箱門鎖壞過,發動機也大修過,那次大修費用我記得是3萬多塊,著實讓我一驚。單位的另一臺凱美瑞,相對就省心很多了,就是簡單的常規保養。

德系車、美系車擁有出色的行車品質,出色的動力表現,出色的舒適性,確實是中段消費者的最愛。但是你要知道出色的動力來源於對發動機的壓榨,高溫高壓的工作環境使其耐久性降低,故障率增加。因此,車主們一邊享受,也一邊在抱怨。

最近我們身邊幾個年齡偏大的朋友,賣掉了大眾、賣掉了別克,有的選擇了雷克薩斯,繼續優雅;有的選擇了塞納,開始了自駕遊;也有的選擇了普拉多,讓餘生發熱,追尋年輕的感覺。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最後總結:

每個人的購車預算和用車需求不盡相同,面對玲琅滿目的汽車,做出的決定千差萬別。第一臺是日系車的朋友,後期換車也可能是繼續選擇日系車,也可能是選擇了其他車系車型,都是存在的,也都是合理的。

車子沒有好壞之分,消費者的選擇也沒有對錯之分。我們有我們的想法,朋友有朋友的考慮。我們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同事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選擇。

2

2003年第一輛車一汽大眾寶來,開了12萬公里。2008年第二輛車進口三菱歐藍德,開了32萬公里。2019年第三輛車英菲尼迪QX50。個人的感覺是大眾公路效能好,底盤穩,但小毛病太多。日系駕駛感受不如寶來,但可靠性高,如三菱歐藍德,32萬公里時換的車,進過疆入過藏,除了正常保養其它幾乎沒動過,所以換車果斷繼續日系。還有買三菱車時就有人說CVT最多10萬公里肯定壞,事實是一直到賣車變速箱一點事都沒有。

3

我第一輛車是日系車,第二輛絕不買日系!

為什麼我第一輛會買日系車,有個段子說不管你懂車或不懂車,買卡羅拉就對了,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車型,以卡羅拉為代表的日系車一直給人皮實耐用的感覺。所以不管你懂不懂車,買日系絕對省心省油。所以我第一輛車就選了日系。

日系車有很多優點,我就不一一去說,我說一說不選日系的主要原因:

1、高速發飄,日系車省油,也普遍偏輕。在市區開沒什麼感覺,上高速就有點虛了。為什麼?因為發飄,這種現象尤其以10多萬左右的日系車尤為明顯。我開過不下10款日系車,就連漢蘭達上高速都覺得有點飄,所以了踏實還是選德系。

2、駕駛感差。日系的定位主打經濟實用,日常代步為主。當然也有以操控為目標的馬自達這種另類。但是大部分的日系車駕駛感都不怎麼樣,那怕是豐田的高階雷克薩斯ES系列,加速也是很慢。現在都普遍快節奏,加上開車的以青年人居多,駕駛感對司機的體驗尤為重要。

3、皮實耐用已經不是當前的用車主流追求。20-30年前,一輛車很貴,當時一輛豐田皇冠30多萬,現在它依然是30多萬。原來大家買車都希望一輛車開很久,現在一輛車開10年基本都想換了,為什麼?不管是空間、內飾還是配置都是幾年一革新,10年以上的車很多功能已經跟不上主流。據資料顯示,現在一輛車的生命週期大約在6-15年,所以大家已經不在追求皮實耐用了。

我知道很多開日系車的朋友已經準備批評我了,下面請開始你們的表演~

4

家裡第一輛車本田,第二輛車日產,下週一提第三輛車豐田,在電子行業工作了二十年,都是生產車載電子元件,接觸過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客戶,只有日系車的品質管理會追溯到基礎的原材料廠家,由日本總部派人對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廠家進行現場稽核。而合作十幾年的美系,德系,國產車,基本每年發個問卷調查就完事。所以公司院子裡幾十輛車,除了少數幾輛國產車,其餘大部分都是日系車。

5

沒有立場的答案往往會有多個解。日系車和德系車在各方面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日系車追求成本低(製造和使用)、適用。德系車追求的是效能、駕駛感受和科技進步。每個人的習慣和需求也不一樣。喜歡駕駛感受的人多選擇德系車,關注經濟性的多選擇日系車。隨著年齡的增長,駕駛的需求也會有變化,有地位了就會選德系高階車,脾氣磨圓了的人選日系車的會多。就車本身而言:日系車的發動機缸體、缸蓋,機油底盒,變速箱外殼大多為鋁合金材質,介面削切工藝,膨脹係數相同,介面滲油的機率低。德系車為了追求效能和控制成本,發動機缸體鑄鐵的多,缸蓋和變速箱殼大多是鋁合金,油底盒衝壓鋼板的多,工藝和材料的熱膨脹係數不同,時間長了一定會滲油。駕駛感受跟車身自重的關係在前後軸的配重比例和發動機功率扭矩和車重的比率,主要影響駕駛感受的是變速箱種類、底盤的平整度和對稱性,車開快了空氣阻力是影響駕駛的第一原因。德系車的底盤焊接使用鐳射無縫焊接和重疊焊接(技術術語可能不對),外層加裝塑膠保護板,中央凹槽設計放置排氣管或驅動軸,油箱和備胎槽是跨中線對稱設計,平順性非常好,空氣阻力對車身穩定性影響很小。日系車為了節省成本,底盤多為直角拼接焊接,外層沒有塑膠護板,前驅車大多沒有中間的凹槽,這樣做節省材料,車內空間大,底盤剛性不好,很多車型的油箱和備胎槽是單側設計,滿油和空油時車身左右明顯不對稱,排氣管油管等直接吊裝底盤平面下,車開起來就來回晃,這些都是日系車開起來發飄的原因。其實開什麼車完全是個人行為。我喜歡駕駛感受,但我又買不起賓士寶馬保時捷(3B),所以只能開大眾。

6

09年我的第一輛車是別克凱越,傷透了我心,一輩子不會再買美系車,尤其通用的。

2011年到2020年我買過五臺日系車,以後不會再買,只買德系或國產。

依次是本田飛度1。3,7。88W,日產陽光1。5,8。6W,經典凱美瑞2。0豪華版,20。46W,漢蘭達2。0T,四驅豪華版,36W,普拉多3。5,6缸四驅,62W。

飛度,

優點:輕快靈活,省油,市區穿插快捷,維護便宜,賣出去虧損很小。

缺點:噪聲大,顛簸感強,飄,車門車身,底盤的輕薄飄令人沒有安全感。

日產陽光

和飛度感覺區別不大,車身大一點而已。

凱美瑞

優點:開了三年,賣了14W。沒有什麼突出優點。

缺點:提速慢,有頓挫感,加速沒力,配置少。

漢蘭達

優點:空間大,外觀好看,油耗中等,維護便宜。

缺點:提速慢,加速慢,不如飛度提速。

座椅容易凹陷,車門車身,底盤的輕薄飄令人沒有安全感。

普拉多

優點:空間大,外觀好看,霸氣,底盤高,維護便宜,爬坡沒壓力。

缺點:提速慢,加速慢,超車痛苦,遠遠不如飛度提速。

內飾老舊,沒有任何高科技智慧配置,油耗高,車門車身,輕薄也令人沒有安全感。

而且不要迷信二手車商,新聞什麼的宣傳,保值。

上面提到的車都開了至少一年半,大部分給女性朋友開,分手就全賣了。除了飛度虧損的比例和金額最少,其他的都高。

除了以上的車,還買過標緻307 2。0的,14W多和雪弗蘭科魯茲1。5的,13W不到。

其他的麵包車東風小康,五菱榮光,東風帥客也買過,現在還在,我開比較少,這裡不討論。

307動力槓槓的,缺點空調容易壞,車味重,後來送給了姐夫。

科魯茲只在4S開回來去過一次丹霞山就再沒開過,一直女性朋友開,後來她開回了老家。

科魯茲車身厚實,乏力,但朋友喜歡沒辦法,對這個車我那都不喜歡。

如果是開四年以內賣的話,建議還是德系,因為相差不多。但駕駛感什麼的,德系秒殺日系。

尤其是我開凱美瑞,漢蘭達,普拉多都有和人鬥氣追逐過,有勝有敗,無一例外的,都敗給了德系。印象最深的是漢蘭達敗給Q3,一點面子都沒有[捂臉]。

說句吹牛的話,只要不是專業車手,論駕駛技術本人在認識的生意圈子裡絕對能進前三,路面上跑的暢銷車,無論高中低檔的車,至少80%我開過玩過,耐何順暢高速路和紅綠燈或縣道總是車不爭氣,地板油都追不上人家,提速也幹不過,轉彎加速也幹不過。

人到中年,作為廣東人,不會再買日系車。

我82年的,人生已過半,必須追求駕駛質感和安全。

保值,經歷過才有發言權。日系車保值沒有那麼離譜,好出手一點,倒是可以忽略不計。

身邊同省份的同學朋友,大部分德系,大眾奧迪為主。父輩叔輩大部分豐田。很奇怪!

7

這個問題沒有依據

,從我身邊的朋友換車來看,日系換日系的還不少,我也是從馬6換的途達。

我有一個同事

卡羅拉換的RAV4

,還有一個同事

花冠換的RAV4榮放

。也有美系換日系的,一個朋友

福克斯換的雷克薩斯RX200t

,當然也有日系換德系或法系、美系的。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一、汽車發展速度快

近些年汽車工業發展迅猛,2003年調來新單位工作,單位只有兩個同事有私家車,2008年就有十幾部了,現在除幾個人說用不著汽車外,基本家家都有車了,還有幾家有兩部的,甚至有三部的。如果是普通家庭汽車更新換代,

日系換日系的應該是多數,日系車的耐用性和口碑確實不錯。特別是豐田車的技術穩定性和耐久的使用性,市場反饋非常好。

同事的岳父的一輛皇冠,到2018年我離開單位,那個車使用超15年,效能非常好,由於車是停在車庫內,內飾也不像十幾年的車,同事就說後來買的寶馬GT還壞過,皇冠都沒壞過。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二、“兩田一產”活躍在中低市場

你提到的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的提法,是很少的成功人士,經濟實力提升了,日系車的價位和檔次滿足不了自己的需要,開始選擇更高級別的車,

BBA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和檔次一直是站在普通消費群體的頂端。去年一個同事思域換寶馬X3,還有一個朋友天籟,又添了一輛Q5,也有認識的人凱美瑞換寶馬525。

簡單點說就是原本開20W的車,現在要換50W到100W的車,那麼選擇空間基本就是賓士和寶馬。也有選擇高階品牌的,但很少。我認識的一個老闆原本開寶馬520,後來換成吉博力。打個比方,一些上市公司的老闆,換車價格要求在500W以上的商務轎車,那麼品牌車型一下就縮小那一兩款車。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三、日系的高階品牌進入

日系車發展得這麼好,市場定位非常準確,不同的消費群體,不同的年齡群體,不同的性別群體,不同的身份群體都有適合的車型,它為了開拓高階市場,沒有拿原有品牌口碑去拼,而是開發了新的品牌。這方面很多人都瞭解,

日系的三大高階品牌分別是雷克薩斯(豐田)、謳歌(本田)、英菲尼迪(尼桑現在改名日產),這樣的做法一是拉大市場佔有份額,進軍高階市場;二是保證中低端市場的穩定;三是失敗後不至於影響原有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前景。

我是1993年第一次接觸普桑,那是我是新司機,老司機是不讓我們碰的,又是領導用車,感覺就是好車。後來有了時代超人、桑塔納2000、捷達,再後來發展就很迅速了,也分了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大眾產品層出不窮,而且口碑也很,加價銷售好像印象最深的就是途觀。單位買車、同事買車我多次推薦過新款的帕薩特和邁騰,我推薦的理由是德系車紮實,安全係數高,技術在汽車領域是領跑者。一直到2020年的中保研碰撞測試,我的神車神話被打破了,我的總結是責任都有,一是國內造車為了追求利潤材料縮水;二是品牌監管不力;三是銷售一味地追求價格。經過曝光以後在新車的重量上有所加強,也算是安全上的改進。

總結:努力工作,不要車選人,而要人選車,錢選車。

8

第一次買日本車的都是不懂車的,都是聽別人說的,買來以後一開就後悔了,根本談不上效能。我就不明白老有人吹日系車毛病少,難道你買車就是買毛病少嗎,為什麼不看各種引數,特別是扭矩指標。日本車提速慢的原因就是最大扭矩出來的太晚。即便是毛病少,現在的車幾乎都差不多,什麼省油,都過時了。特別是家庭用車,國產車最實惠,同價位的車國產佔優。特別是想激烈駕駛的人更不能賣日系車,就是你不激烈駕駛,關鍵時刻有用啊,動力多大都不為過,必須有動力儲備,關鍵時刻可救命。再一個,日本侵略中國14年,殺了幾千萬中國人,毀壞的財務及掠奪走的不計其數,到現在日本也不承認侵略事實,它是我們的敵人啊,難道一點就不考慮民族感情嗎,開著日本車能笑出來嗎。不管日本車好壞,我是一輩子不會買的。只有一種情況我才買,那就是所有的國家都不造車了,只有日本造車,那我才買。只要有別的選擇我就不買。

9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有什麼資料支撐了這個觀點,很多人買了日系車之後換車仍然是日系,也有很多第一次買德系車後換車時選擇日系車。當然,先日系後非日系的車主,可能是出於消費升級的考慮,畢竟在中國,bba的品牌號召力還是日系豪華品牌短期內難以超越的(雷克薩斯好點)

10

第一次買日系基本上都是被忽悠的!什麼省油,故障率低,一車傳三代,人死車還在,全是吹牛!動力羸弱,故障率居高不下,隔音差,油耗高,這才是真正的日系!至於鼓吹的保值率高,最後才發現是自己的錢買的,價效比最差!

11

我就是第一次買了日系車,後來換車就不再買日系了。結合我個人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先後擁有四輛車,德系,日系,美系都有,第一輛是2006款的捷達夥伴,這是一輛二手車,是我剛考票時用來練手代步的第一輛車,現在仍然懷念這款手動捷達的駕駛感受,就是高速風噪比較大,超過150的時候根本就聽不清說話,開了兩年以後,捷達賣掉了。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當時自己手裡有倆閒錢,於是買了一輛2。4的君越,說實話,高速開的真穩,動力的確沒有渦輪增壓來的猛,隔音和駕駛感受都不錯,但是由於別克的6at太操蛋了,保內一年一次故障,出保修一次兩萬,後來三年後怕修不起,直接出手了。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當時可能是開膩歪轎車的緣故,忽然就喜歡了城市SUV,而且也有一點想野一野的衝動,2014年買了一輛全進口的斯巴魯森林人次頂配,這輛就是日系車,全時四驅水平對置發動機,駕駛感受非常接近轎車,高速穩定性比較好,低速脫困能力也是同級別比較突出,說實話到現在已經七年了,在我印象裡就換了兩個剎車燈泡,故障率是真低,我在東北冬天零下30度,一次打火成功,開著也比較省心。但是這個車是CVT變速箱,冬天存在著低溫冷保護,而且隔音降噪非常一般,時速超過120公里,噪音偏大,2。5升自然吸氣動力表現也差強人意,曾經想出手,但是貶值太多,所以就留著家裡當備用車。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於是就買了人生中的第四輛車,2020款奧迪A6 Allroad,EA829的6缸3。0T、七速溼式雙離合、quattro ultra四驅、空氣懸掛,說實話,這輛車的駕駛感受真的很棒,舒適性非常好,最關鍵的是動力,雖然不是特別衝的那種,但是在任何時候,只要你肯給油,動力永遠就不會讓你失望。現在開了兩萬多公里,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比如雙離合低速頓挫異響,偶有發生,三聯屏宕機過兩次。有一次冷車啟動的時候還沒有打著火。

為什麼有些人第一次買日系車後換車不再選擇日系?

最後說說我為什麼從日系換了德系,主要還是對日系車的駕駛感受不是太滿意:

日系油門低速敏感,中高速乏力,剎車效能一般,底盤松散,隔音較差,對於成本控制太摳門,雖然不影響安全性,但是的確影響駕駛體驗,整的沒有一點價值激情。當然可能有人說我是以偏概全了,實際上日系的很多車我都開過,相對高階的雷克薩斯LS、ES300h、英菲尼迪q50等,這種油門調校的感受基本差不多。

而相對來說,德系車在動力調教,隔音降噪,底盤舒適度等方面的確要全面領先日系,油門初段調教的相對偏軟,但後段爆發力還是很不錯的。底盤韌性十足,給人一種高階感。特別是德系的剎車,雖然不夠線性,但剎車距離的確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