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和梁簡文帝看來,不學習會有怎麼樣的後果?結合《誡子書》和《梁簡文帝誡當陽公大心書》分別概括?朝霞舟2018-03-18 15:57:59

誡子書 漢 ·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認為君子修養靠靜,德靠儉。志在淡泊,達到境界在寧靜。而學習靠靜,不學習才幹不能增長,沒有志向難以學成。放縱懶惰不能振奮精神,急躁不能陶怡性情。年華與時光俱過不,意志也隨時間而沒了。不能為世所用,守著窮廬,後悔來不及。

諸葛亮之意,立志,修身,養德,靜心,學習,長,為世用,否則守著破房子,後悔來不及。諸葛亮以讀書取仕改變自身及命運之路。諸葛亮學在於用,不甘守窮廬,年華過去一無所成。而要學成必靜,以淡泊之志方學成。是真功夫。自漢朝廷取仕,搞科技鑽研的,寫詩作為文的皆透過學習。

梁簡帝告當陽公書,也說學習重要性,唯有小時學習將來有大用。孔子說曾成天不吃思考無益,只有學習。不學習如面牆而立沒有見解,如猴子穿衣服虛有其表。立身之道與寫文章同。持身謹慎,寫文章要恣意放開。

諸葛亮學有所用為蜀丞相,但其子與孫戰爭中死亡。書能改身不能保命。梁簡帝才高,於侯景之亂死,書不保命。假使諸葛亮知其子孫亡,有沒有李斯父子刑場上想起東門追兔日子為美而悔。梁簡帝才高保不了命,保不了國。是才終不高還是才不敵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