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大叮小玥2020-07-08 07:39:47

提問者道出了生活中的一種常態現象,確實是存在一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作為有兩個孩子的我來說,是比較排斥的,我覺得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可以從以下幾種心理去分析!

第一是身份認同感低,在部分成人的世界裡,他們始終會認為小寶寶就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比如,某一鄰居拿著一顆棒棒糖對著剛牙牙學語的寶寶說,“寶貝,這個糖糖可好吃了,你要不要?”當孩子很費勁的理解了對方所表達的意思,並充滿期待的表示需要的時候,可鄰居就變臉了,說就是不給你,這時候的寶寶是完全不能理解大人的行為,然後哇哇大哭,而此刻的逗小孩的鄰居卻咯咯大笑,還不忘“誇獎”小孩說,哎喲喲,你太可愛了,太有意思了,在這個成年人的思維裡,他是完全沒有把寶寶當成一個個體的人存在,他不知道被他逗哭的寶寶有多無助與失落,同理,那些開著你有弟弟妹妹了,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的人也是這個心理,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人們幼年時期的一些影響對成年後的人格形成有著非常重要作用,在零到一歲口腔期人格發展中,是否能獲得安全感關係到滿足型人格和非滿足型人格的確立,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除了要正面告訴鄰居,你不喜歡他這樣對待孩子之外,還要讓寶寶看到你對他的愛,說出來,並且給予寶寶安撫,儘量多身體接觸,如擁抱、觸碰和撫摸等。

其次就是成年人個人心理控制力,這個可能是對家長而言的,部分家長總覺得成人的世界比小孩要懂得多,不會站在小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做事情比較強勢,從而要孩子迷茫、失落、無助和委屈,比如:會聽到有小孩抱怨,明明我喜歡談鋼琴,為什麼要取消我的鋼琴課;明明我不喜歡穿裙子,為什麼非逼著我穿等等之類,這時候家長給出的理由無非就是聽我的就對了,還不是為了你好……殊不知,小孩的世界也有他們自己的思維,已經是個獨立的個體,要孩子們在自己的控制下成長,是很容易要孩子叛逆的,這就不是讓孩子哭哭就過了的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蹲下來,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話語權,多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他們選擇權,然後,多花時間陪伴孩子,陪著他們,一起健康長大,不僅僅是身體上,還有心理發展也特別重要!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要替孩子發聲,當孩子大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發聲,愛與尊重,是陪伴好孩子最基本的因素!

回答完畢,謝謝!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陳美妤愛嘮嗑2020-07-08 10:13:46

有些成年人逗小孩兒,沒有把孩子逗笑,反而都逗哭了,可見逗孩子也是一種技術活,掌握不好方法會適得其反。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生活中逗孩子的誤區有哪些呢?

1.說不尊重孩子的話

有些成年人給孩子起外號,故意嚇唬孩子,讓孩子感到恐懼,沒有安全感甚至哭泣。

這種情況,是因為成年人不尊重孩子,以成年人自我為中心,以孩子為玩具,這種逗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2.做傷害孩子的事

有些成年人逗小男孩的時候,喜歡揪jj,吃飯的時候用筷子頭給孩子喂酒 ,把小孩子拋起來再接住。這些行為都容易給孩子身體帶來傷害。

遇到這樣的成年人,孩子的父母都是極其反感的,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儘量保護孩子,讓孩子遠離這些人。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除了遠離這些人,父母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1.禮貌的拒絕

在孩子被惡意逗弄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站出來禮貌的拒絕他,告訴他再這樣逗,孩子會哭鬧,影響大家的情緒。通常情況下,聽了家長的這些話,對方就不會再逗孩子了。

2.正確的示範

私下裡與孩子討論被逗的事情,父母可以這樣說:如果叔叔阿姨那樣去逗你,你可以拒絕他,直接說我不喜歡,讓他不要再那樣說,那樣做了。經過幾次示範,孩子就能學會如何去拒絕這些不尊重自己的行為。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小孩子是弱勢群體需要成年人的關愛和保護,希望成年人把孩子看做是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保護他們,讓祖國的花朵盛開得更嬌豔。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舒達床墊2020-07-08 14:10:38

身邊真的不乏這樣的成年人。他們的一句玩笑話,有的時候能把孩子推向“深淵”。

昨天有位媽媽氣憤無比吐槽:

因為懷了二胎,很多親戚、鄰居總“逗”才4歲不到的大寶,說我以後不愛他了,不要他了。每次大寶都氣得臉紅脖子粗。那些人看到大寶大哭反而心滿意足,甚至捧腹大笑。

作為孩子父母必須要警惕,才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你媽媽不要你了”

講真,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很多人這樣“逗”孩子,但是小孩並不懂怎麼判斷大人的話,他們會把嚇唬當真。而這些恐懼,在今後的生長過程中會形成難以磨滅的痛苦印記。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所以,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要直接跟那些“逗”孩子的人說“不可以這樣嚇唬孩子”,並且及時安撫孩子。

“吃、吃、吃”

亂給孩子餵食物,也是極為常見的。比如過年過節的時候,就總會有人自己喝酒就罷了,還讓孩子喝酒,或者不斷給孩子喂那些不健康的食品的“熱心人”。孩子好不容易養成的健康飲食的習慣,瞬間就被打破不說,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嚴重的還有生命危險(畢竟孩子酒精中毒、堅硬食物卡到喉嚨的情況並不少見)。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這種時候,什麼面子不面子的先放到一邊,孩子的健康最重要。父母可以直接、果斷跟那些亂給孩子食物的大人說:“感謝你的好意,但是孩子不能吃。”

“給大家表演個節目吧”

大概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你吃飯吃的好好的,突然就被點名起來唱首歌或者跳個舞,你要是不願意,人家還說“你看XX剛剛唱的歌多好聽,你是不是不會?”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就不能讓孩子好好地吃個飯?學點才藝,並不是用來比較的,而是從孩子自己的興趣出發。所以,家長這個時候不能強迫孩子,也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意表演就批評孩子,或者說什麼孩子膽小、害羞之類的消極的話,這樣會傷害到孩子。

“胖胖的很可愛,小臉真好摸”

超級多的人,看到可愛的孩子就忍不住要去摸摸臉,還有些直接就嘴對嘴親上孩子了。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講真,你洗手了嗎?就這樣摸人家的臉,還親親,唾液、細菌傳染什麼的,心裡沒點數嗎?而且,2-3歲的孩子,都要進行性教育了,你這樣隨便摸摸親親,家長還怎麼教育孩子?所以,這種時候,爸媽要直接拒絕他們對孩子的“過分肢體接觸”。

除了上述我們一定要拒絕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逗”娃,只要感覺孩子不喜歡、不願意,或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都要堅決拒絕,因為,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晴天媽媽育兒記2020-07-07 20:11:14

大家好,我是晴天媽媽

那天偶然看到一個抖音影片,一個媽媽帶著三四歲的小朋友,站在副食店櫥窗前,對著滷好的豬頭肉、豬蹄、豬鼻子說:

“你看,這就是小豬佩奇的鼻子,這個是他媽媽的鼻子,這個是他爸爸的,這個是他弟弟的,他們一家四口都被做成豬頭肉啦。還有你看,這個是他媽媽的豬蹄,也被剁下來啦。”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孩子瞪著櫥窗不說話,臉上寫滿了驚恐。

影片結束了,下一個影片自動開始。我很想鑽進螢幕裡,抱抱那個驚恐的孩子。

在微博、知乎上,人們對這種“逗孩子”早就深惡痛絕,每年春節都會集中吐槽“熊親戚”。一種最典型的逗法就是“媽媽不要你了”,然後孩子哇哇大哭,大人們就笑起來:“哎喲,這小孩怎麼這麼較真?”

那些故意把孩子逗哭的大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要說他們不心疼孩子嗎?也不一定,許多人其實很寵孩子,有好吃的都給孩子留著,孩子摔倒了他們也會衝上去扶。但是,他們似乎只在乎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感受置若罔聞。

就像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說》裡,幾個中學生對父母說:

“我最喜歡跳舞了,你怎麼可以把我的舞蹈班停掉?”

“我真的不喜歡蘋果和牛奶,我能不能不吃這兩樣了?”

“媽媽,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這樣的對話真是令人絕望啊。

孩子不明白父母為什麼總是無視自己的感受,父母卻覺得是孩子不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在他們看來,為了健康多吃蘋果是應該的,為了學習放棄舞蹈課是合理的,把手辦送給親戚家的孩子也不過是舉手之勞。

他們覺得:

“如果我是你,我就肯定會這麼做。”

意識到他人與我們不同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家庭治療大師莫里·鮑文(Murray Bowen)將這種能力稱為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

一個自我分化程度較高的人能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思想與自己不盡相同,並坦然接受這個事實。

他們不會預設“你一定和我想的一樣”,也不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差異而煩惱。

比如,一個人自己喜歡吃香菜,ta 無法理解那些討厭香菜的人在吃香菜的時候產生了怎樣的感受,但是 ta 能夠尊重別人的感受,不去強迫別人吃香菜,這就是自我分化程度較高的體現。

但是,一個自我分化不足的人會想:香菜多好吃啊,那些不吃香菜的人就是作吧?多吃幾次就習慣了。

自我分化不足的人需要藉助他人的認可來確立自身的價值,因此他們無法忍受別人和自己不一樣。

為了消除這些不同,他們可能做出兩種截然相反的行為:要麼討好別人,透過改變自己來尋求他人的認同;要麼欺負別人,強迫他人服從、認同自己,甚至徹底否認別人,處處和別人對著幹,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槓精”。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就像開頭提到的那個故事,媽媽對孩子說“小豬佩奇被吃掉了”,她也許真的不知道孩子會那麼在意,也許是想向孩子證明他喜歡小豬佩奇是“幼稚的”。總而言之,

她不能理解孩子對動畫片的喜歡,並且不能容忍孩子身上有這種她無法理解的地方。

理解一個孩子,要說難也很難,要說容易也容易。

難的部分在於,直到近幾十年,發展心理學才開始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探索那些“幼稚”行為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一項著名的研究發現,

孩子一般要到四歲以後才能分辨出電視中的事物不是真的。

研究人員讓孩子們觀看錄影,錄影中有氣球、爆米花、海浪等等,並且向他們提出問題,比如“如果我把手伸進去,我能抓一把爆米花來吃嗎?”三歲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一能答對,而四歲的孩子答對的比例升到了近90%。

而且,無論我們怎麼努力,能夠了解的只是少部分。哪怕是最出色的發展心理學家,也無法完全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的體驗。

而容易的部分在於,

我們其實不必完全體會孩子的認知,也能體會ta的心情

。孩子往往把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我們只需要放下自己的種種預設,去觀察他們的感受,便會知道他們害怕和媽媽分離,喜歡那些看起來很幼稚的貼紙和玩具,還會把小豬佩奇當成自己的好朋友。

也就是說,一個體貼的爸爸/媽媽一定是自我分化程度相當高的,他們不會假設孩子和自己一樣,因此能夠看到孩子真實的感受;他們也不會強迫孩子和自己一樣,因此能夠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

我們不必完全理解孩子為什麼很在乎那些“看起來不重要”的東西,但是隻需要知道孩子在乎的東西和我們不一樣,並且尊重他們的在乎,這就夠了。

我不知道你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不過它一定和我的不一樣,比我的更有趣。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家有虎娃2020-07-09 16:40:18

這種情況說好聽點,叫逗,說難聽點,就是捉弄,那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我覺得有兩種原因。

①在孩子身上尋找智慧上的優越感。成年人的心智跟孩子比起來,當然略勝一籌,而這些成年人就喜歡利用這個優勢去捉弄孩子,在孩子面前體現出自己的智慧和聰明。即使有時候家長覺得這樣對孩子不好,卻是敢怒不敢言,否則就會被貼上小心眼、護犢子等標籤。

②刷存在感。這些成年人也是見孩子下菜碟,一般聰明伶俐點的孩子,他們逗的少,而那種性格軟弱一點,善良一點,老實一點的,就會經常被他們逗,為什麼,因為逗弄成功的機率高呀!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我兒子偶爾也會被人“逗”,他不哭,是大聲的咆哮,而他越大聲,別人就“逗”的越厲害,後來我就告訴他,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讓別人左右自己的思想,不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跟他溝通了幾次之後,再有人“逗”他,就不會那麼較真了,有時甚至不予理睬,這樣,逗的人也就覺得沒意思,時間一長,像這樣逗他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突然想到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幫孩子解決問題,不如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是

@家有虎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佳淇美夢2020-07-09 11:25:30

記得有一次回老家,周圍的某些長輩,對我孩子說:“你爸媽要生二寶了,以後不喜歡你了,準備把你放在老家。”然後看到孩子哭了,她們就在哈哈大笑。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說真的,要不是看著她們是長輩的份上,我真想給她們一人一巴掌。做為一名媽媽,我非常討厭這種行業,平時我老公也是喜歡有這種方式來逗孩子,被我制止過很多次,我說他,你分明是個爸爸,怎麼像個隔壁家的大叔一樣,那麼討厭。

他說,小時候,他也是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小時候的鄰居都是這樣逗小孩的,說一下恐嚇的話,把孩子嚇哭了。

大家就在哈哈大笑,覺得是一種幽默,別太認真。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我語重深長的說,老公:我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我一輩子都記得,那時候小姑姑還沒嫁,姑姑來了幾個同事來我家做客,看我正在抱著我心愛的洋娃娃在玩,姑姑有個同事說:“讓阿姨抱抱你的洋娃娃,好不好。”我遞給了她。

而旁邊的一個阿姨說:“你怎麼能給她呢?她有個小女兒,待會兒她就拿回家去,不給你了。”

我當時嚇得大哭起來了。我姑姑就被哭聲吸引過來了,大聲地說我:“有啥哭的?看你小氣的,阿姨和你開玩笑的,不會拿走你的,這孩子真是……”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每當想起這件事我就覺得自己很委屈,雖然現在長大了,想想是當時太天真又幼稚。

可是,孩子就是如此單純善良,不會分辨真與假,容易相信別人說的話,經歷的多了,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化解的。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因為過分地逗弄讓孩子越來越沒安全感!你知道吧,這些“逗小孩兒”的方式,不叫幽默!

孩子小不懂你們所謂幽默,而且利用謊話來逗孩子,孩子會變得不願相信大人的。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逗孩子要有度,方式有千萬種,請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好嗎?

希望大家看到這個回答後,若同意可以轉發出去,讓更多的大人知道,以杜絕這種行為。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俠紐與噔寶2020-07-07 19:16:17

有的人逗孩子會逗著孩子笑,有的人逗孩子會逗著孩子哭。周圍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兒子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時候在電梯裡面有鄰居把兒子逗哭,我的心情也是非常複雜的,時常覺得很尷尬很煎熬,而對方不不自知還覺得很好笑的樣子,確實有的時候,作為孩子的家長會不舒服。

我發現經常把孩子逗哭的是老人居多,他們擅長用一些不太積極的詞彙來刺激小孩。 比如說看到了小孩,會說你怎麼這麼笨,都不會自己自己穿衣服啊,然後小孩子就會很生氣,然後就會和大人理論,那麼對方就接著用這些不好聽的語言的刺激來否定孩子了,看到孩子就很生氣覺得好笑,最後成功的把孩子給逗哭。作為孩子的家長,有的時候覺得非常的無語。

後來我在想,為什麼這些老人經常會這樣把孩子給逗哭呢?原因可能在於他們老一輩就是經常用這樣的方式來逗孩子的,看著孩子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他們覺得好玩刺激,也就是說看到孩子生氣的樣子,他們覺得很好玩。而沒想到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實或許存在一些不好的點。

所以每次在遇到這種情況下,我都會讓孩子迅速而不失禮貌的離開,或者轉移話題。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會在事後告訴孩子:剛剛這些大人只是喜歡跟你開玩笑而已,如果你不喜歡這種開玩笑的方式,你可以告訴他我不喜歡這樣。一點都不好玩。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那以蓮2020-07-08 10:48:35

作為一個媽媽,真心很討厭這一類人,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人喜歡看到小孩子緊張或者無可奈何的樣子,覺得有意思。

有的家長也挺有意思,喜歡主動或者配合別人做這樣的事情。個人真理解不來這種心理。

每次我孩子遇到這種類似問題,我都會第一時間發聲,比如別人說媽媽不愛你了,我都會第一時間去抱孩子,告訴他,“媽媽愛你,任何情況媽媽都愛你”,不會去顧慮別人心情,他都沒顧慮到我和孩子的心情,我也沒必要顧慮他的心情,真心不覺得這是個什麼親暱方式,現在我孩子碰到這種問題,自己都不帶理的,最多回句“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

這種人避免不了,還是自己多給孩子做心理建設,任你如何打擊,我自巍然不動。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寶媽共學園2020-07-07 19:07:45

這種“逗”只是透過逗孩子滿足大人的樂趣罷了,並不會真正考慮到孩子是否高興,有些父母可能礙於面子不好反駁對方,也有些父母會覺得這根本不是事兒,因為自己小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而且這種現象也普遍存在。但是我覺得能儘量減少這種現象就減少吧,畢竟受傷的是自己的孩子,作為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有責任保護他,不僅是生理上的安全,還有心理上不受侵害。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Nicoco的魚2020-07-08 17:57:04

~可能是愛到深處吧,我也特別喜歡咬我兒子或者把他都哭,有時候這樣的表現其實更像是揉進骨子裡。所以這樣表現得的人特別多的多!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嘿呦喂哦2020-07-08 09:51:00

轉自網路:

逗孩子這種事,似乎有一部分為父母者樂此不疲,這裡先不做價值評判,但仍然要說娛樂有很多種,逗哭孩子最不值得玩。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

孩子的認知範圍及世界比成人的要小,就如人類的認知及意識範圍要比上帝要小(如果有上帝的話)。成年人如果是有意的逗(嚴重一點講叫:捉弄)孩子,沒有哪個孩子能承受得了;就如上帝如果要與人開玩笑的話,能把人逼瘋。

成年人在逗孩子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講,像是把自己擺在上帝的位置,體驗哪種幾乎是全然的操控感

,而孩子也是在用全部的身心來進行反應,能把孩子逗樂逗笑逗開心的是本事,至於逗哭的,則以謹慎避免為宜。

逗小孩,好玩在哪?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或許換個角度理解的話就是:孩子被逗哭,大人就發笑。

所以那些人就是心裡有病。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1分鐘育兒知識2020-07-08 10:22:26

真的很反感這樣的成年人!

他們可能會認為這只是一種玩笑話,小孩子還小,對孩子說什麼也沒關係,但其實不是的。孩子的心理往往比成年人的更敏感,很多時候大人對孩子說什麼基本上他們都會記在心裡面。就像有些父母答應了他們孩子要做什麼後來無法履行承諾時,這時父母在孩子的心裡就是一個不守承諾沒有信用的人,孩子也就慢慢不信任父母了。

還有對於這種喜歡“嚇”孩子的成年人,多半是沒有同理心只是認為這樣好玩,不能夠理解他們隨口的一句“玩笑”可能會對小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陰影。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下次再見到這個大人會自覺迴避,不想要打招呼也不想和這個大人呆在同一個地方。

遇到這種人嗎,可以提醒的家長就提醒他說話注意吧,不能的就帶孩子走開。

為什麼有些成年人會以把孩子弄哭作為“逗”?紅紅說育兒2021-06-18 17:21:33

有些是無心的,有些就真的是故意的惡趣味,無心的可以表示原諒,故意的無法原諒。

1。無心之失

我喜歡粉色,我家孩子也喜歡粉色,孩子小時候給他買衣服很難買,因為男孩子的衣服很醜,於是就買粉色,時不時有人調侃:“男孩子怎麼穿粉色呢?”

對於這類純好奇,不帶惡意的話,我大都是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誰說男孩不能穿粉色,長得醜的不一定穿得出來呢!”基本上就杜絕了這類問題。

2。有意為之

有的大人很可惡,自己想著不好的事就總想著其他人也一樣,還總愛拿孩子下手,這樣的人,我是當場懟回去的。

比如,我姐生二胎時,總有人對她大寶說:“你媽媽要生二寶了,她就不愛你了!”

我第一個懟回去:“誰說的?別在這妖言惑眾,別人家的事你操什麼心?你是故意挑事的吧?”

當然,這類不留情面的懟都是針對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自己孩子自己要守好,別讓不相干的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