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答好申論綜合分析?話說教師2018-07-27 09:38:29

在公職考試申論中,其中解釋型綜合分析題的出現頻率較高,難度較高。小編整理如何用三步走,作答解釋型綜合分析題。

一、仔細審題,判斷題型,確定作答思路

解釋型綜合分析題,顧名思義,就是對某個事物或現象進行解釋說明。我們可以根據題幹中的關鍵詞彙來判斷題型。題幹中出現了“談談對……的理解/認識/見解”,其中省略號指代的是某種人們熟知或者不為人知的現象、某種事物或者某個人的觀點。判斷清楚題型之後,就應該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答題的思路,即三個部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是什麼即對該現象、事物或觀點進行解釋;為什麼即對解釋的物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分析現狀、影響、原因,至於具體選擇哪部分的內容,主要視材料而定;最後,落實觀點,也就是提出對策。例如:2015年國考中有一道解釋型綜合分析,該題為談談你對文中劃線句子“新技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力量”。這時我們就可以形成作答思路,先要解釋這句話,接著分析為何新技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力量,最後談談應該怎麼辦。

二、根據思路,迴歸材料,尋找作答要點

根據得出的作答思路,從材料中尋找要點。以2015年國考真題為例。需要從材料中找到對這句話的解釋,在材料中並未有直接的解釋,但是前面兩則材料全都在講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讓人們的生活受到了了很多的變化。可以想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新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很大變革。分析時就可以把材料中的現狀、影響進行羅列。材料中,講到新技術給人的生活、生產製度帶來了變革,且新技術的發展有著加速度的特點。材料的最後一段全部在講應該如何應用技術,如何讓中國技術走向創新。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怎麼辦。

三、按照邏輯,進行加工,最後規範書寫

材料中的要點選擇出來之後,這些暫時還存在於材料中。我們需要按照前面的作答思路,確定最後的行為邏輯。因此,最後答案的呈現便是先對“新技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力量”進行解釋,接著分析現狀、影響,最後可以寫寫應該如何使用技術。

如何更好地答好申論綜合分析?中公教育2018-07-26 12:08:38

申論綜合分析題目對於廣大考生來說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甚至有的考生談及綜合分析題目“色變”,這一型別的題目難度係數可見一斑。中公教育專家在此為廣大考生作出系統講解,透過作答思路與技巧的強化,幫助考生將分數收穫囊中。

一、根據題目不同特徵,有效辨別題型

由於綜合分析題目作答物件多種多樣,且作答物件不同,往往答題思路也不盡相同。因此,一定要仔細審題,精準辨別題型。通常情況下,如果題目要求考生談談對一個詞或一句話的理解,我們將其定義為解釋型綜合分析;如果題目要求考生談談對社會現象、社會事物、某人觀點的看法,我們將其定義為評論型綜合分析;如果題目要求考生指出從材料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我們將其定義為啟示型綜合分析;如果題目要求我們對二者關係進行分析,我們將其定義為關係型綜合分析;而如果題目要求我們對兩個事物進行比較,則將其定義為比較型綜合分析。上述幾類是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中常見的幾種細化題型。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多加留意,達到審題即能立刻準確辨認的程度。

二、瞭解並掌握不同題型的作答思路

1、解釋型綜合分析:通常採用“解釋含義(解釋字面含義或本質含義)—分析論證(多角度分析)—結論對策(如果材料有直接對策,作為此部分答題內容即可,如果材料沒有直接對策,則根據之前作答內容,總結出宏觀對策)”這一結構進行作答。

2、評論型綜合分析:通常採用“概括評論物件、亮明觀點—分析論證(多角度分析)—結論對策(如果材料有直接對策,作為此部分答題內容即可,如果材料沒有直接對策,則根據之前作答內容,總結出宏觀對策)”這一結構進行作答。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評論型綜合分析作答時先亮明觀點,但實際上觀點是我們在閱讀全部限定材料之後才形成的,一定要精準揣測出題人的立場。

3、啟示型綜合分析:通常採用“總括啟示—具體啟示(由其他主體的成功做法或失敗做法轉換而來,答案全是對策性表述)”這一結構進行作答。

4、關係型綜合分析:通常採用“解釋A、B—指出二者總的關係—分析A、分析B—結論對策”這一結構作答

5、比較型綜合分析:通常採用“亮明觀點—比較優劣、異同—結論對策”這一作答結構。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綜合分析題目考察形式靈活多樣,但是隻要考生切記綜合分析題目重在考察分析能力,無論題目什麼問法,只要有效運用材料,作答時重點突出,就能夠將所謂的難題迎刃而解。

如何更好地答好申論綜合分析?朵朵佬爺2018-07-26 22:27:16

《申論》的綜合分析?這是誰定義的,應叫公務應用題才貼切。說簡單一點,是根據材料的內容來答題,其實,閱讀材料和寫作內容是有聯絡的,找出二者的關係,是閱讀的關鍵。一般來說,閱讀材料多為調研情況和新聞材料,而寫作一般不需要具體細節,所以,描寫細節的內容一般不用多費精力。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要學會拉條條,一要具備公文句子的表達,二要提煉出關鍵內容,二者缺一不可。最難的是從事例中拉出條條來,有時是意思拿不準,有時是詞不達意,概括不出來。例如好政策的第一題,某地開了個坐談會,與會人員講了幾個故事,真的難得抓準觀點,不信自己去試一試。

如何更好地答好申論綜合分析?

如何更好地答好申論綜合分析?

如何更好地答好申論綜合分析?

如何更好地答好申論綜合分析?江西中公教育考試網2018-07-27 14:21:33

在申論考試中,作答

綜合分析

時,很多考生往往在第二步返回到材料選擇要點時無從下手,針對性不強,感覺就像是無頭蒼蠅一樣的到處亂找。有了觀點“是什麼”,卻不知道要怎麼找“為什麼”和“怎麼做”,這種情況經常出現與綜合分析這種題目中。接下來,

中公申論頻道

就帶領大家對綜合分析題型的作答方法以及結構之間的聯絡進行詳細的闡述。

綜合分析題型即“綜合-分析-綜合”題,它的作答思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很多考生在作答這一類題目的時候只會機械的按照這個流程進行書寫,而沒有注意到這種總分總結構的一個聯絡性,舉個例子:有一天你去到街上算命,老先生在看到你的臉色之後說了一句話:你最近幾天將會有一場血光之災(提出觀點),接下來你肯定會問一個為什麼?接下來大師就會說你的印堂發黑、嘴唇發紫等等一系類的話來支撐你將遭受到血光之災的這個觀點(為什麼),最後你肯定要問大師如何化解此次劫難,於是大師給你燒了幾張紙叫你把灰燼放入水中喝了,還收了你幾百塊錢(怎麼做)。說到這裡你會發現申論綜合分析題目中的“為什麼”,“怎麼做”都是為“是什麼”而服務的,他們之間有一個很明顯的關係,說的再詳細一些,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就是1。提出觀點、2。圍繞觀點進行論述、3。落實觀點中的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關係那就是你的“為什麼”和“怎麼做”都應該圍繞你的觀點進行闡述,說的簡單點你在找要點的時候應該是根據“是什麼”來確定你要找的要點是什麼,而不是自立門戶,找的為什麼與你自己的觀點沒有一點聯絡。接下來以一道真題作為示範來看看我們怎麼根據“是什麼”來尋找要點。

“給定資料2”中的文章作者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比長城、故宮還要重要的財富。”請結合“給定資料”,談談你對這一說法的見解。(15分)

說到這道題目首先我們在審題完成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應該使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一個總分總結構進行作答,首先就你的觀點是什麼來講,題目要求對材料中的這句話談談你的見解,那我們的是什麼首先就是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很明顯題幹中的“長城、故宮”這裡相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應該是屬於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所以這句話的含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比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價值,在此你已經提出了一個很明確的觀點,接下來就是要返回到材料中尋找為什麼和怎麼做來支撐你的觀點了,而這個步驟恰恰是很多考生都會犯錯誤的一個地方,有的考生在為什麼中寫了很多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價值、影響、重要性,你會發現你所找的要點完全不能支撐你的觀點:非物質文化遺產比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價值,舉個同樣意思的例子,你很喜歡周杰倫,你和你的朋友就周杰倫和王力宏誰帥展開的辯論,正常情況下你應該會說一大堆周杰倫的好話和王力宏的壞來話來支撐你的觀點,但是你明明是周杰倫的忠實粉絲,卻說了一大堆王力宏的優點,這就好比一場辯論賽自己明明是正方突然叛變跳到反方一樣,所以你的為什麼和怎麼做一定要根據你所提出的觀點即是什麼來進行要點的尋找。

現在我們返回到上面那道題目,剛剛我們已經得到了一個觀點很明確的觀點即:非物質文化遺產比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價值,那麼接下來我們的為什麼就應該很明確了,我們應該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要點的尋找: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價值、作用、意義等。2。物質文化遺產的侷限性、不足、缺點等,由此一來你在下一步選擇要點時就更加的有針對性了,避免了像無頭蒼蠅一樣的沒有目的性的在材料中亂找一氣。

現在我們來改變一下題目看看我們在尋找要點的時候又會有什麼不同。現在我把你要談見解的那句話改為:物質文化遺產是比“京劇”、“皮影戲”更加重要的財富那麼接下來我們的為什麼根據觀點:“物質文化遺產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為重要”進行“為什麼”的要點尋找你的思路肯定就是:1。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價值、作用、意義等。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侷限性、不足、缺點等。相信透過這個例子考生們對於綜合分析要點的尋找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在根據“是什麼”尋找完了“為什麼”以後接下來我們就要來尋找的是怎麼做了,在怎麼做這裡我們同樣也要根據你自己的觀點提出最後的一個結論,實際上在這一步就十分簡單了,既然你的觀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比文化遺產更有價值那麼,我們的“怎麼做”肯定是要寫:“在今後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我們既要加強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一些考生在最後會範一個錯誤,他會寫:“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這裡顯然就漏掉了物質文化遺產,因為要你分析的那就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比長城、故宮還要重要的財富。”這是一個遞進的關係,題目中沒有說物質文化遺產就不重要,而是說它的重要性略低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他也是重要的。所以有些時候看清楚題目也是十分的重要,如果現在我把那句話換一下:“從某種意義上說,比起長城、故宮這些沒有價值的文物這些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更重要的財富。”這個時候你的怎麼做就可以答:“要加強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了。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考生已經瞭解到了綜合分析題目中: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一個聯絡了,在作答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觀點,在觀點明確之後在返回到材料中尋找相應的要點,這樣會使自己的做題效率事半功倍,同時也保證了答題的邏輯性與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