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寫的《郵票》?使用者25109213814521152019-12-23 02:36:38

這裡的“郵票”是指“信”,詩人是說透過寫信的方式來排解自己的思鄉之情。“郵票”與“船票”、“墳墓”、“海峽”一樣,都是作者具現化了的鄉愁。作者將這四個生活中常見的物象,賦予了豐富的內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個物象,在鄉愁這一特定情感的維繫之下,反覆詠歎。余光中本人曾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訊;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後一句想到祖國大陸這樣“大母親”,於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擴充套件資料:1、作品原文:《鄉愁》 作者:余光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2、創作背景:該詩寫於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詩人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3、作者簡介: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就讀於金陵大學外文系,翌年轉入廈門大學。同年隨父母去香港,次年到臺灣。1952年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7年主編《藍星》週刊。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主編《現代文學》及《文星》。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返臺任教。已出版詩集《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紫荊賦》《守夜人》等。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