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板機的發展歷程如何?哥哥哥哥斯拉2019-09-16 00:02:02

在80年代早期,積體電路(IC)技術的出現,極大的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使其向微型化方向發展,以前佔用整個電路板的功能可以被整合到單個大比例整合(LSI)邏輯晶片中。CPU、記憶體、儲存器和序列/並行埠的LSI晶片現在可在單板上實際執行整個微型計算機系統——沒有底板。基於Z80的大板(1980年)或許是第一個這樣的單板機(SBC),能夠執行商業磁碟作業系統(CP/M)。

嵌入式單板機市場

與大板相似,小板(1983年Ampro)使用Z80 CPU,目標在於CP/M作業系統。但是它的尺寸小得多,匹配軟盤驅動器(5。75 x 8。0)的指令碼列印。由於它獨特的緊密結合、簡單、可靠和低成本,小板適用於商業磁碟作業系統簡單地直接嵌入非他們的計算機的裝置中。

因此就產生了嵌入式單板機市場,它現在已經擠滿了成百上千的單板機製造商,針對不同的嵌入式和專門計算應用生產成千上萬的不同單板機產品。

最初,每個單板機產品都是完全獨特的——包括結構和形態上。這很大程度上歸咎於嵌入式系統需求的內在差異,結合了各種處理器和可獲得的外設控制器。此外,沒有標準來影響單板機開發者的功能選擇和機械規格。

與PC相容的單板機產生

到了80年代中期,人們越來越感興趣在嵌入式和其他非桌面應用中的IBM PC相容性,因為兩個關鍵因素:

硬體槓桿 - PC晶片集和外設相容性可以產生更低成本、更簡單和更容易支援的系統

軟體槓桿 - PC相容性使得可以利用PC的作業系統(首先是MS-DOS,然後是Windows)、語言、工具和應用軟體

其中一些因此產生的PC相容的微型計算機是基於IBM PC(ISA匯流排)外掛卡的形態因素的。一些則作為獨立系統(無底板)在單板上執行。還有一些適應流行業界底板匯流排(STD, VME)。

在嵌入式無底板單板機的情況下,PC相容性很快成為一種趨勢。多數人也同意幾種流行的形態因素:

小板(5。75 x 8。0 in。) - 單個緊湊板上的完整系統,可擴充套件插入功能模組

ISA 插槽板 (全長13。8 x 4。8in ; 半長7。1 x 4。8 in ) —— IBM PC外掛卡版式的單板機(面向底板)可以作為獨立單板機執行(無底板)

PC/104模組(3。6 x 3。8 in。) - 緊湊的、高低不平的、自堆模組有可靠的針和插座板到板擴充套件匯流排

隨著PCI的到來,隨後加入了10年……

PC/104-加-PCI增加到PC/104

EBX —— PC/104-加增加到小板

不是所有的單板機都跳入了這些流行的形態因素中。他們也沒有走PC相容(x86/DOS/Windows)的路線。縱觀單板計算機的幾十年歷史,已經也將繼續有非標準板尺寸和麵向獨特應用需求或滿足不匹配標準形態因素和流行Wintel (PC相容)結構的小生境的處理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