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名著的理由?詩詞學院2020-06-10 18:22:45

重讀名著的理由有二:

從人的認識角度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有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

從名著本身的角度看,名著的內涵具有豐富性,常讀常新,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穫。

重讀名著的理由?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地說一說:

一、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由表及裡、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的過程,因此,要加深對經典的認識、理解和消化,就需要重讀名著。

先來看一個故事:

閻立本是唐朝著名畫家,有一次,他到荊州看到了南朝梁張僧繇的壁畫,不以為然地說道:“定是浪得虛名。”第二天又去觀看,不覺點頭認可:“猶是近代佳手。”第三天再去觀賞時,不禁讚歎說道:“名下無虛士。”於是,坐下來仔細賞玩,一時走近察看,一時遠處端詳,一時站著觀賞,一時臥著玩味,越看越妙,直到拿來鋪蓋在壁畫下住下來了,一連十多天都捨不得離去。

重讀名著的理由?

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為什麼會出現前後不一致的現象呢?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分為兩個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只是認識的低階階段,是人在實踐中透過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它包括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其特點是直接性和具體性。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階階段,是人透過思維對事物內部聯絡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假說和理論等形式,其特點是間接性和抽象性。

閻立本在第一次觀看張僧繇的畫作時,只是透過視覺對畫作的外部形態進行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形成初步的印象,這個印象還比較膚淺,因此得出“定是浪得虛名”的判斷;當第二次觀看畫作時,由於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和分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看出了疏體線描一些門道,覺得還是不錯的,不覺點頭認可,認為“猶是近代佳手”;當第三次觀賞畫作時,他心定神安,靜心觀賞,由表及裡地觀賞其筆墨風格、用筆習慣、變化特點,進而覺得一種“氣韻”隱藏於筆墨之間,雖無形,卻實在,進而發現壁畫“筆才一二,象以應焉”,其精妙處不可言說,因此有“名下無虛士”的評價。閻立本三次觀賞,三次不同的感嘆,便是對張僧繇畫作認識不斷深入的反映,從而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重讀名著的理由?

許家華在《三讀<圍城>》中,就深有體會地說道:“初讀《圍城》,只知方鴻漸膽小怯弱,他雖然對生活中的壞現象表示憤怒,也進行過些許的掙扎,有時也抱有幻想,但在他身上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思想與新思想糾葛的矛盾,最終還是擺脫不了舊社、會舊制度、舊家庭和社會生活的壓力,而致使剛剛成立的小家庭陷於破裂的危機。再讀《圍城》,發現方鴻漸並不是開始認為的那麼簡單,他其實是個具有複雜性格的人,也有堅持信念的一面。他十分厭惡愛情生活中的世俗氣,認為純真的、樸實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但幾經追求真愛,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先失去愛,再去追求,再去愛,到最後成為情場上的失敗者。但我覺得至少他經歷過、追求過。三讀《圍城》,還覺得方鴻漸是一個具有自我判斷的人,並不是壞人,他雖然接受過20世紀資本主義文明的薰陶,但也有著對西洋文化的鄙夷。在他身上,也有善良正直的品行和中華民族的靈魂。”

重讀名著的過程,就是認識加深的過程,就是人生探尋的過程,也是人生昇華的過程。

二、名著具有豐富性,不論是就其內涵而言,還是對後人的影響來說,都具有豐富性。只有重讀名著,才能不斷髮掘名著的豐富內涵,吸收其豐富的營養。

名著有許多特徵,而豐富性,一定是名著一個不可缺少的特徵,給後人以廣闊的解讀空間,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就其內容來說,名著有著豐富的內涵。

曹雪芹的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絳洞花主>小引》)

重讀名著的理由?

達芬奇的一幅《蒙娜麗莎》,單單一個微笑,讀者也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讀出了神秘,有人讀出了魅惑,有人讀出了和藹可親的溫婉,有人讀出了多愁善感的感傷,有人讀出了內在的快樂,有人讀出了心安理得的自信和樂觀從容的氣度,有人讀出了對新生活的嚮往、樂觀與自信……甚至,有的人讀出了處女的童貞,讀出了邪氣。

重讀名著的理由?

就其對後人的影響來說,具有豐富的營養。取其一點,就足以成就一方天地。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文壇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他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後世的田園詩人都從他那裡得到不同的滋養:“王右丞(維)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閒遠,儲太祝(光羲)有其樸實,韋左司(應物)有其沖和,柳儀曹(宗元)有其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也。”(沈德潛《說詩粹語》)

王羲之的書法,會通古今,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給後世書法家以豐厚的滋養:智永、世南,得其寬和之量,歐陽詢得其秀勁之骨,褚遂良得其鬱壯之筋,李邕得其豪挺之氣,顏、柳得其莊毅之操,旭、素得其超逸之興,陸、徐得其恭儉之體,過庭得其逍遙之趣,蔡襄得其密厚之貌,庭堅得其提衄之法,趙孟得其溫雅之態。(摘自項穆《書法雅言》)這些書法家雖然學宗王羲之一家書法,卻演變成多種的體貌,沒有不是隨著本人個性與愛好,顯示出各種不同的風格來的。

重讀名著的理由?

“好書不厭百回讀”,經典總是常讀常新的,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穫。侯坤在《三讀<百年孤獨>》中,就記錄了他“三次閱讀,三種風情。”第一次讀《百年孤獨》,“離奇紛亂的情節,拗口難懂的語言,還沒看上幾頁,我已經頭暈目眩。”再次讀起《百年孤獨》“我不但細讀了原著,還查閱了許多研究《百年孤獨》的論文資料。……這一次用心的閱讀和研究,讓我愈發覺得自己看不懂這部經典之作。”第三次讀《百年孤獨》時,“我似乎終於能看到書中閃耀的一絲光芒了。在馬孔多小鎮的變遷中,在布恩迪亞家族的傳奇經歷裡,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些直達靈魂的觸動。”

重讀名著的理由?

總之,名著都是包含豐富複雜的內容,微妙難察的細節,對它的認識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此時,就需要反覆地觀察,深入地思考,不斷地分析、綜合、比較,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現象到本質,不斷昇華,不斷飛躍,才能挖掘出經典的豐富內涵和本質意義,並進一步吸收經典的營養,豐富自己,這樣,才能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前人看得更高,看得更遠。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龍清平2020-06-10 09:45:31

笑話,難到重讀名著還需理由。

即然是名著那都是歷史見證過的墨寶,風雨冼刷後的精華,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一部好的作品,無論是題材、構思、情節都是空前的,美倫美奐的環境令人嚮往,對人物花草的描繪讓人著迷,奇語異句、歌賦詩詞是那麼的動聽悅耳,特別是其中的恩愛情仇,更引人入勝,魂牽夢繞,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做為一個完整的人,可不能沒有精神寄託,一旦失去精神食物,那人生將再無意義,而名著則是文化藝術的結晶,對於普通人來說,讀一篇只能知其大意,要深知其蘊含,弄通弄懂,學以致用,那不只是重讀,還要再讀十篇乃至百篇,像我這樣沒有文學天賦的人,也許一部名著就夠苦讀一生。謝謝!

重讀名著的理由?冰橙飛燕2020-06-10 20:21:06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讀名著,讀原著,自然可以明智知興替。

重讀名著的理由?若水無爭yy2020-06-10 11:31:58

名著之所以為名著是因為每一次閱讀它都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讓你深思,讓你成長。

一、讀過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一部名著的文筆都非常優美,風景描寫、人物刻畫生動形象,那細膩的筆觸,豐富的聯想都是我們必須學習的。

二、讀名著我們會隨著書中主人公命運的波折而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反思我們的人生,進而不斷改正自己,促使自己進步。

三、名著中的故事都是以某個時代為背景,讀後可以使我們瞭解那個年代那個社會,可以讓我們反觀社會。

重讀名著的理由?

而我們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境遇讀名著的感覺絕對是不一樣的。就比如學生時代你讀雨果的《悲慘世界》和三十歲、四十歲再讀《悲慘世界》,你的理解,你的收穫一定是不一樣的!

重讀名著的理由?

一本好書值得人們反覆品讀,而每次的閱讀,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收穫,這就是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彌託2020-06-10 20:20:09

慢慢走走

重讀名著的理由?赤松子2020-06-10 22:01:31

重讀名著的理由?

在名著裡重讀“真、善、美”!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學作品,儘管未必都能達到“真、善、美”的高度,但是,這些作品裡具有或多或少的“真、善、美”的因素。

論名著的“真”。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在不同程度上描繪了真實的情景,傳達了真實的感受,揭示了社會生活本質的若干方面,甚至是歷史規律的認識。比如巴爾扎克的作品《高老頭》,在高老頭彌留之際,他的兩個女兒竟然沒有一個人前來看望,老人沉痛地說:“一個也不來,她們有事,她們在睡覺,她們不會來的。你給了她們生命,她們卻給你死!錢可以買到一切,買到女兒!”這種飽含著血淚的呻吟,是懺悔,更是控訴!它使今天的讀者可以清晰地瞭解到以金錢為軸心的資本主義的罪惡!

論名著的“善”。

每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裡充滿著作家認識的結晶,或明或暗、或強或弱的表現作家的思想、情感、理想、願望。在作家個人獨特感受中體現了社會的理想、人民的願望,以及符合社會歷史前進要求的道德觀念。比如屈原為了改革敝政而“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堅強決心;岳飛為了抗擊異族入侵的“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的激烈壯懷!……這種種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社會的進步而英勇獻身的精神品德,對於現代社會的人們仍然有著積極的思想意義。

論名著的“美”。

文學作品是人類審美認識的物化形態,具有美的價值的優秀文學作品,則是作家審美認識的積極成果,是他對生活中的美醜正確的認識、分辨,併成功地把這一認識表現在用語言塑造的藝術形象中。因此,閱讀欣賞這樣的作品,無疑可以加深我們對於美的認識和熱愛。

結束語。歷史是連續的,沒有過去,就沒有今天。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如何“重讀名著”是需要一種深度的思考力,如何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出於我們現代社會更有價值的東西,所以,今天的讀者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重讀名著”,去看待歷史。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搪瓷心境2020-06-10 22:38:00

無書可讀

重讀名著的理由?一貫文化2020-06-10 14:04:45

好書不厭百回讀。讀一遍你看不懂,弄不明白。

重讀名著的理由?聞香色2020-06-10 14:15:12

好酒需要百回聞

重讀名著的理由?夢贏凡2020-06-10 15:35:49

每本書要真理解看一遍是不夠的

重讀名著的理由?奇文同閱2020-06-10 12:40:33

因為名著是經典,它可以穿越時代,不受時代的侷限,他表達的思想是穿透歷史時間的永恆的。

重讀名著的理由?然爸2020-06-10 07:27:59

一本書之所以能成為名著,都是具有批判性的,也就是說書中表達的價值觀都是社會的性問題,無論哪個年代的人閱讀都會覺得符合自己生活的情境。

大多數人閱讀名著的時間一般是中學階段,也就是所謂的中學必讀名著系列,這個時間人生觀價值觀剛開始建立,又因為缺少與社會的連線根本無法理解書中表達的思想,所以重讀變的至關重要。

重讀名著的理由?

比如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故事發生在英國鼎盛的維多利亞時期,但書中描繪的追逐金錢的貪婪,感情的背叛,商場的爾虞我詐放在當下依然試用,書寫的是故事,更是人性。

重讀名著的理由?

再說中國第一奇書的《紅樓夢》,表的是興榮衰敗,看的是世態炎涼。裡面不僅有昇華的儒道佛家的思想,還有落到塵世的兒女情長。這些內容不同年齡不同境遇讀出的都不一樣,不僅要重讀,還要多讀。

重讀名著的理由?

最後說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本書30歲以前是讀下去的,那個年紀喜歡去闖去拼去探索,會覺得這只是無聊的流水賬。當有一定人生閱歷後再讀才會嚮往書中的安寧和心境,所以有些書是需要經過入世出世後再來讀的。

重讀名著的理由?優秀綜合內容創作者2020-06-10 20:37:18

學習中華文化的捷徑

重讀名著的理由?中華春秋2020-06-10 04:07:10

有兩種人最招大家喜歡:一種是簡單的人,這種人通常是小孩子,天真爛漫,單純可愛。另一種是複雜的人,複雜的人通常是有故事的人,越是相處越是能發現他們的內在魅力,越是能吸引的你無法自拔。

名著就像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一個人生閱歷豐富,情感豐富,思想豐富的人。開啟這本書,你就走進了他的生活,和他一切經歷跌宕起伏的人生,或是精彩刺激的恩怨,更或者是一段悽美的愛情。

我們的人生也許很普通,但是讀書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精彩。我們可以感同身受主人公的 一切,這種感覺讓我們願意一次次的走進主人公的生活,在裡面流連忘返。

所以重讀名著的理由,是因為我們喜歡主人公的生活。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我的每日談2020-06-10 10:22:34

想當作家

重讀名著的理由?暮看雲行思君2020-06-10 16:11:29

需要 重讀名著就像是發現了一個個新的世界,自己的思想被這些世界衝撞地支離破碎,又慢慢聚合恢復,融入了以前所沒有的新的東西,慢慢沉積,化為修養、境界。

重讀名著的理由?東哥神說112020-06-10 15:51:57

每每重讀一遍名著,感受都是不一樣,不同年齡讀,關注點也是不一樣,我第一次讀紅樓夢,那是時候我17歲,被裡面風花雪月故事,感動痛哭流淚,覺得愛情就應如此,當我在30歲時重讀一遍時,才感覺到故事裡,缺少了人間煙火裡氣息,只有劉姥姥是個凡塵中人,感受她真時存在,剩下是一群少女和女性化男孩在烏托邦裡面風花雪月故事!

當我現在在讀她時,主要關注它哪裡美食 服飾 詩句 房屋。多讀書,讀好書,才在書裡品味不同人生。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可愛小梨在努力2020-06-10 18:53:56

書常讀常新。人在每個階段的認識不同,所以對書中的內容理解體會也不同,在你這個階段讀書的時候,你體會到的東西和你在下一個階段讀書的時候,體會到的東西也不一樣。在你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可能會對書中的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

重讀名著的理由?上善若水6892020-06-10 15:55:05

首先,我們重讀名著的理由是:一本書每讀一遍,特別是經典書籍,從書中體會到的生命感悟都是不一樣的。隨著歲月的沉澱,隨著心情的變化重溫決定,如同品位陳年美酒,能讀出更多滋味。一本書每個年齡段從中體會到的人生感悟都是不一樣的。

然後,中國文明的成果,都是透過重讀經典名著,代代相傳的。經典就是中華民族的精華,中華文化的根本是生命的智慧。

一,經典呈現的是整體思維的智慧,尤其是歷數百年甚至千年仍能流傳下來的名著已具有超時間的永恆價值。

二,經典呈現的是至醇至真的生活狀態,經典之為經典。除經典所散發出來的思想智慧。亦在於著者本人至醇至真的心態和由此散發出來的真誠的生活氣息。

三,經典呈現的不僅僅是濃縮的智慧,更是我們的存在之根。我們不是死讀書,讀死書,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我們要把從經典名著中悟到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家庭中、生活中。

四,經典是創造之源頭,無論我們繼承傳統還是發揚傳統乃是開拓創新,均離不開經典。

最後,我建議現在的年輕人多讀國學經典方面的書籍,儒家、道家、佛家方面的經典書籍。像 《易經》、《道德經》、《六祖壇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左傳》、《尚書》、《禮記》、《菜根譚》、四大名著、等國學經典方面的圖書。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中華優秀傳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

重讀名著的理由?李大郎Seanlee看電影2020-06-10 19:44:01

“小弟曾讀過幾年書,塵世間一個迷途小書童。”

我是熱愛讀書、熱愛寫作、熱愛電影,致力於深耕

文化

領域的創作者

李大郎

,我來回答題主問題。

我注意到,題主問的問題有一個

關鍵詞

,就是“

重讀

”,而不是“讀”,也就是說,在題主看來,

名著僅讀一遍是不夠的

首先,我非常

同意

題主的觀點。正如俗話說的:書,有時候真的需要讀百遍。

然後,我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名著之所以要“重讀”,甚至是“三讀”、“四讀”······反覆讀,這是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不包括那些天賦極高、極高、極高的不世出的天才)來說,如果名著僅讀一遍,可能根本無法

理解

體會

品味

領悟

名著的美妙之處。

重讀名著的理由?

接下來,我從兩個方面來論述這個答案。

一、首先,要確定一個概念,也就是“重讀”的物件,必須是名著,或者,至少得是耐讀的作品。

何為名著?

這個恐怕人人都能說出幾部來,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拿我自己來說,我覺得托爾斯泰的《

戰爭與和平

》是名著,雨果的《

悲慘世界

》是名著,

四大名著

是名著,《

聊齋志異

》是名著,

金庸

的武俠小說也是名著(當然,這僅僅是對於我而言),等等。

這些書,恐怕你讀一遍,只能瞭解個大致,只有透過反覆閱讀,讀

了,讀

了,讀

了,讀

了,才能真正走進那個世界,說自己讀

了,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去感受那些或

磅礴

,或

大氣

,或

神奇

,或

孤獨

,或

奇妙

的書裡的

眾生

天地

那麼有哪些書不需要反覆讀呢?

我個人覺得,恐怕如今很大一部分的所謂“

暢銷書

”都不值得,特別是什麼《從某某經過》,《乖,某某》,諸如此類的,我簡直建議讀都不要讀。

有那個功夫,真的不如好好看幾遍劉慈欣的《三體》。

二、閱讀,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反覆做的事情。

人總是帶有遺忘性的,閱讀也是這樣。

比如我們讀一本書,為什麼在讀完後會覺得這本書講了什麼很模糊呢?

如果,我們假設,你讀的是一本好書,一本類似於“名著”的好書,那麼原因可能是,你讀的遍數還不夠。

簡言之,你讀的太少了。

請注意,此處是重點:

這個“少”,不是本數上的少,而是遍數上的少。

古人常常把一本書讀上幾百遍,直到能背誦為止,是那時候的書不多嗎?可能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我覺得,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懂得選擇。如今爛大街的什麼“

斷舍離

”,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重讀名著的理由?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東西,都是貴

,而不貴

所謂風口,不就是要抓住那個“

物以稀為貴

”的機會嘛。

與其哼哧哼哧累的半死,一年讀一百本書,不如把一本好書,讀上一百遍。

比如村上春樹的《奇鳥行狀錄》,我個人的閱讀體驗是,這種書如果你只讀一遍,那麼真的是太可惜了。

有些書,作者花了很多功夫,把暗線埋得很深,把情感露的很少,需要你像寶藏獵人一樣,去仔細的挖掘,去敲敲打打,去打磨,去透析,如此,你才能真正的“閱讀”一本書。

重讀名著的理由?

閱讀,真的要講究

世界觀

方法論

觀念先行,只要想對了,才能做的事半功倍。

宋代司馬光曾說:“

養兵之術,務精不務多。

練兵如此,讀書,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