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故里?佛系小孩2021-06-25 08:47:13

莊墓鎮歷史悠久,迄今已有2300多年曆史,境內古蹟眾多,楚莊姪墓、莊墓古橋遺址、朱國盛夫人墓、馬鞍遺址……不勝列舉,每一處遺蹟的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歷史故事,值得細細研究。

古鎮境內人文勝蹟眾多

2016年冬的第一場雪如約而至。長豐縣莊墓鎮,天空雪花紛飛,地面白雪覆蓋,放眼望去,這個全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鄉鎮,顯得分外寧靜。別看鎮子不大,這裡可是楚莊王故里。

走進莊墓社群的楚莊王文化廣場,楚莊王的銅像拔地而立,銅像之前放置有一座四足大鼎。

莊墓鎮工作人員介紹,銅像背後的土堆,便是楚莊王的墓。土堆高約3米,周長近50米。“這個墓不是真正的楚莊王墓,屬於衣冠冢,鄰近的羅塘鄉也有一座,不過也不是真的。清光緒《壽州志·藝文志·金石篇·周楚莊王墓磚》雲:距壽九十里有莊墓橋,以楚莊王墓在此得名,歲久,隧道坍壞,土人多於其旁得古磚。這說明楚莊王墓在我們境內,只是現在具體位置沒有定論。”

莊墓境內的歷史人文勝蹟還有很多。譬如訾家花園遺址,位於楊灣村訾郢,是古時分封給楚國貴族訾姓後裔子孫的封地。花園原貌今人難以窺見,只有一口古井千餘年不曾乾涸,訴說著悠悠往事。

這口井圓口方肚,青磚砌成,井口置放有條石,曾是方圓十里地村民的主要取水點。現如今,只剩村民楊新仁一家獨自享用。“其他村民都搬走了,就他們家還住在這邊。井水水質非常好,可以直接飲用,長年豐水。”村民朱行安介紹,井下空間非常大,以前清淤,兩個人可以面對面揮動鐵鍬。

水陸便利商賈雲集

莊墓鎮歷史悠久,據境內夏商時期遺址的發現佐證,遠在3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定居。據考證,莊墓鎮商代屬虎方,西周屬淮夷,春秋初期屬夷虎,後為吳楚交爭地屬楚地。

《史記·楚世家》“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壽春,命曰郢”。楚在此建都19年,莊墓時為訾郢屬地。秦、漢時為九江郡壽縣屬地。晉時為淮南郡壽春縣。隋時為淮南郡壽春縣。唐時為淮南道壽州安豐縣。五代十國時先屬楊行密之吳國,後為南唐之壽州所轄。宋時為壽州壽春縣莊步鎮。元朝為安豐路壽縣沿河鄉。明朝為臨濠府(後改為鳳陽府)壽州東鄉莊家橋集。清光緒年間屬壽州長豐鄉,長豐鄉共12裡,其中八里轄莊墓橋。

莊墓開埠不晚於戰國中期。1957年出土於安徽省壽縣邱家花園的“鄂君啟節”上的銘文證明了這一點。由於水陸之便,莊墓鎮由元、明時期興起,清代發展,至二十世紀初已成為壽州東南鄉的繁華集市,成為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鎮。

清光緒《壽州志》載:壽縣東南鄉“水陸交通之鎮”,以“瓦埠為大,下塘集、莊墓橋次之,一聚商賈,二通舟楫也。”清代末年,從河南周口、壽縣正陽關、鳳台峽石山口等地而來的大船每日達百隻以上。《廬州府志》雲:“舊時廬州(合肥)至壽州(壽縣)的驛道,出拱辰門經雙崗、下塘集、莊墓橋、東津渡至壽州。馬車、牛車、人力車,絡繹不絕。”

飲食文化獨具特色

在歷史的長河中,莊墓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說起莊墓圓子,很多合肥人都熟悉。這美味的圓子有何來歷呢?據鎮內老人說,早在春秋時期,楚莊王治下的莊墓人就有吃圓子的習慣。相傳楚莊王有位聰明伶俐、貌如天仙的女兒,特別受楚王的喜愛,但出於政治需要,要遠嫁異鄉,楚王心疼女兒,擔心其吃不慣異鄉的食物,便安排庖廚將女兒愛吃的食物揉成圓子,以解其思鄉之情。這種圓子因色澤鮮亮、美味,廣受百姓的歡迎,流傳至今。

莊墓的小刀面也口味獨特。清末時期,莊墓鎮是水陸交通中心,農副產品交易頻繁。農閒時節,莊墓河兩旁常常出現“萬人趕集,船隻密集,隨行就市”的壯觀景象。當時居住在莊墓河邊的鮑家,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開設了一家麵館,滿足了過往商客餐飲的需求。鮑家根據顧客的要求不斷改善製作工藝和口味,得到了過往百姓的喜愛,其做法一直延續。現今本地仍有多家小刀面館。

此外,莊墓鎮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歷史悠久。

楚莊王故里?醜陋婆婆2021-06-25 08:47:20

莊墓鎮歷史悠久,迄今已有2300多年曆史,境內古蹟眾多,楚莊姪墓、莊墓古橋遺址、朱國盛夫人墓、馬鞍遺址……不勝列舉,每一處遺蹟的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歷史故事,值得細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