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焦糖X不苦2020-04-26 18:38:52

不知你是否聽說過視網膜效應?就是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徵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徵。

比如:當自己成為一個孕婦時,就會發現街上突然之間多了很多孕婦。其實孕婦每天都存在,只是自己沒懷孕時,沒有去關注而已。

我們在積累寫作素材也一樣,很多人覺得生活平平淡淡,沒什麼可寫的,其實只是沒有關注而已。在積累素材時,我們也需要事先有一個注意力的錨點,帶著這個主動意識,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快速的收集我們需要的素材。否則,就算素材在眼前,我們也可能視而不見。

那麼,如何設定這個注意力的錨點呢?就是構建框架。我們在積累素材之前,在腦海中需要有一個框架,再把素材分門別類的放到框架的各個節點,或者給節點增加下級節點,不斷拓展。

比如:寫日記。在學校時,相信大家都有寫日記這項作業,很多人覺得每天上課下課沒什麼事情可寫。我們不妨為日記構建一個框架,分為:今日課程、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今日體驗等,如下圖:

如何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大腦中有了這個框架,就可以提醒我們日常生活裡哪些事情是可以記錄的、應該記錄的、值得記錄的,當這些事情發生時,我們就不會讓它們溜走,而是把它們歸納到對應的框架下面。除了以上的劃分,我們也可以按時間軸去構建框架,如早上、中午、晚上或學習前、學習中、學習後等,各個節點再細分人、事、物、體驗等。

不管以何種形式劃分,重要的是讓我們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往框架裡面塞東西,調動我們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從簡單的生活中挖掘有用的素材。到了晚上,我們就可以整理一下這些素材,寫成一篇日記了。

這種構建框架的思維,一方面,不僅讓我們更敏銳的捕捉到生活中的靈感素材,提高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力;另一方面,我們的大腦喜歡有結構的記憶,也方便日後我們回顧提取。更重要的是,它鍛鍊了我們大腦整理歸納的能力,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有條不紊。這是一個一舉多得的事情。

日本暢銷書作家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裡面談他的寫作之路時,就說到這種框架積累的好處。他說:“我的腦袋裡配備著大型檔案櫃,一個個抽屜中塞滿了形形色色作為資訊的記憶,既有大抽屜,也有小抽屜,其中還有內設暗鬥的抽屜。我一邊寫小說,一邊根據需要拉開相應的抽屜,取出裡面的素材,用作故事的一部分……大腦進入這種暢通無阻的狀態,是一件非常心曠神怡的事。”

很多人沒有這種框架思維,一開始不知從哪裡開始。我們不妨先養成這樣的習慣:

1)一有靈感,馬上記錄;

2)馬上抽出時間把靈感變成提綱,也就是寫作框架;

3)平時有意識地積累各種寫作框架。

這是秋葉在《寫作7堂課》裡面提到的三個重要寫作習慣,這習慣不僅可以有效利用我們的碎片化時間,同樣也可以鍛鍊我們的框架思維,幫助我們收集素材。